男欢女爱对身体不好?这说法打哪儿来的!

——很神经病,但这就是许多古人的想法了。

如上文所述,《金瓶梅》和《红楼梦》都强调不可纵欲,不然身体要完蛋。这两本书好在,都还有一种唯物辩证的精神。贾瑞不是单纯死在反复自己解决这事上,还生着病呢;西门庆则是乱吃药乱喝酒,结果完蛋了。

另外两本名著,态度却鲜明得多:

《水浒传》里,好汉们视女性为毒蛇猛兽,除了鲁智深是妇女之友,其他好汉跟女性一般没啥好说的。梁山泊里的女性,那就是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彪悍威武。

其他比较妖娆的女人,潘金莲、潘巧云、白秀英、李瑞兰,那一个个下场堪忧。

好汉们都以不沾女色自豪,每日里只顾打熬气力——好像娶了老婆,就不能打熬气力似的。

《西游记》里,蝎子精勾引唐僧时,唐僧有一句话特别滑稽:

“我的真阳为至宝,怎肯轻与你这粉骷髅”。

这话槽点很多,我一直想:三藏的真阳如此珍贵,不肯轻易给蝎子精,那以后要留给谁呢?

——但这话,也折射出当时的概念来:男性真阳如此珍贵,不能轻易泄露——反过来,试图套取男性真阳的女人,很容易被目为邪恶。

如此到近古,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禁欲主义,大概可以归纳为:

虽然男性可以跟女性欢好,但应该正经地喜欢,养育后代那么喜欢;如果轻易撒播、流连春色,就不是正经男人了,就容易***亡身。

更进一步,这种想法好像也认定:女性(尤其是不正经的女性,以及女妖精)都要渴求男性的阳气,所以男性要尤其谨藏阳气,就像唐僧,“怎肯轻与你这粉骷髅”。

这个观点再一延伸,就会觉得女性特别不利于男性,分分钟要偷男性的阳气,甚至产生一种扭曲的厌女症。

所以许多愚昧的古人,既想睡女性,因为好色,又看不起女性,觉得有害。

按说这类事情,进入现代社会了,应该也很明白了吧?

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里,有男生交流,如何自行解决,提过一个特别荒诞的观念:“那种东西,在人身上就和暖瓶里的水一样,只有这么多。用得勤快的人到了三十多岁就没了,节省的人到了八十岁还有。”

——这段在小说里,是被当做愚昧无知反面教材存在的。

但我看许多上世纪的报纸杂志,好像许多人真信这个:“一滴精,十滴血;一滴血,十碗饭。”

当然也因此衍生了许多滑稽的设定。比如,《玉蒲团之玉女心经》结尾,李丽珍赢了舒淇,靠的就是坚持不泄。

这方面,金庸先生的态度就很明确,也挺科学:《射雕英雄传》里,梁子翁相信了采补邪术,被洪七公抓住,暴打一顿,拔了头发——痛快。

李碧华在她一个短篇小说《潮州巷》里,写过一个很夸张的情节:某霸道的出轨丈夫,因为要自己练功夫,禁止老婆在生理期进自己的练功房;老婆气不过,就把自己的血抹在丈夫练功的器具上,真把老公给害死了。

——我不知道李碧华是真信这个,还是嘲讽男性对女性不洁的偏见。

如果是反讽,那这个情节还真挺好笑的。大概,越是传统大男子主义的地方,越容易相信这套吧?

那,本文比较散。如果有什么主题的话,大概就是这样子:

许多关于男女关系的民间说法,实属异端邪说,或是以讹传讹。

诸如女人克夫、***亡身、采阴补阳之类,基本谈不到科学根据。

许多人会说“传统一路下来,一定有道理”。然而许多所谓传统,最初只是想当然耳。一路编排下来,越编越玄。

了解风俗史的诸位都知道,许多传统民俗,都是如此从无到有,日益琐碎。旧规矩不肯删除,新规矩越来越多,最后老的不肯改,少的必须依从,还编出一堆理由来撑着的。男女关系上,许多禁忌,也是这么搞出来的。

在男女关系上,懂得节制是好的;但“真阳至宝”之类,就比较扯淡了。

原创文章,作者:内涵小姐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1891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