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崛起(二)――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海战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日本的崛起(二) ―― 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海战

既然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强大,在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以后,为了能够摆脱自己的被动地位,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日本开始全面引进西方文明。

正如“五条誓言”中所说的: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以大振皇基。虽然这个“皇基”在过去一千年中似乎不那么稳固,但是日本人像是打了鸡血,在一夜之间视天皇为唯一的神,视维护帝国基业为己任。

回顾日本明治维新历史,发现他们开始现代化道路的方式与清末洋务运动的思路和方针几乎如出一辙(事实上洋务运动开始得更早),但二者命运却大相径庭。

日本的崛起(二) ―― 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海战

(一)拜师西方 ―― 聘请外国专家建立西式工业

在见识到西方蒸汽机动力的精妙和强大以后,日本佐贺藩曾有人凭借记忆和兰学书籍中对机械的描述手工制作出蒸汽机模型,但和真正投入应用比起来,无论是效率和工艺方面都还差着一个次元。

因此,日本人意识到,想单纯靠记忆和模仿来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恐怕无法让日本摆脱落后的命运。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有师傅来教手艺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日本人开始大量引进外国专家。

日本的崛起(二) ―― 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海战

根据吕理州的《明治维新》所记载,明治政府于1872年到1885年间所聘请外国专家的职业门类众多,包括工程师、教师、事务员和熟练工等等。在1873-1875年期间连续三年聘请总人数超过500人,支付给外国专家们的薪资占日本工部省(相当于工业部)年度经费的三分之一。更不用说他们往来的交通费、日常食宿等费用,明治政府更是全部包揽。

此外,英美法等国家的专家帮助日本建立了第一批纺织工业、运输工业和其他的建筑工业,作为日本工业化的基础性工业;帮助日本建立工部大学,培养众多工业领域的相关人才。日本通过近乎跪舔的方式,全面移植了西方工业文明和一些社会文明,比如学习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的崛起(二) ―― 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海战

(二)拜师西方 ―― 派遣留学生睁眼看世界

当时日本人留学外国的方式有官费留学、藩费留学和私费留学。事实上,萨摩藩和长州藩是最早往欧美地区派遣留学生的藩,其名的人物包括我们多少听说过一些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等后来在日本政界有重要影响力的人。

在戊辰战争结束以后的七年,明治政府基本上以每年近百人的规模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和使节。这些人在见识了西方社会的强大和先进以后,倍感震惊和好奇。他们决心带回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社会制度、教育、军事和海防,归国后大多就任于明治政府,成为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催化剂。

日本人通过极强的模仿能力,快速吸收了西方社会的文明和价值观,不仅重塑了日本的工业社会经济,也开始重塑日本人的价值观,他们开始抛弃传统社会中的固有概念,通过创造新词引进西方公民社会的思想,发起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显然,从后面的战争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日本人在形式上移植了西方文明,但是藏在这个民族心里的“武士道”精神并未消失,反而随着其国力日渐强盛开始“激发”和变质。

日本的崛起(二) ―― 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

(三)甲午海战 ―― 近代中日兴衰的分界

在蒙受了列强铁蹄和不平等条约的耻辱后 ,中日两国终于认识了近代海军这个新型战争机器的威力 。于是两个政府和人民疯狂地迷恋西方的大型战舰,并开始迈向近代海军的发展道路。

在1874年以前,中国海军的装备得益于洋务运动兴办的一些列工业企业,舰船的整体水平高于日本海军。1874 年, 中国的船厂已建造了21艘军舰 ,其中有2艘的排水量达2800吨 。而日本直到1876年,并没有造出一艘军舰 , 而是购买了7艘外国军舰。但日本在侵台失败以后,尽举国之力发展海军。自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日本人勒紧裤腰带,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团和1个近卫师团。

战前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派遣大量间谍组织潜入中国,加紧对大清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