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17日,当老朽的李鸿章用颤抖的手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他一定想到了自己和清朝政府已经被牢牢地钉在了华夏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他一定想不通,为什么仅仅在四十年多前还是一个被船舰利炮打开国门,和大清一样积贫积弱的国家,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甩开大清国。甲午海战的结果标志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同治中兴的失败,从此日本一跃跻身于世界列强的队伍中,亚洲的格局发生倾斜,日本的野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笔者认为,一切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一切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政治体制有效助力。想了解日本究竟是怎么走向富强独立,我们还是要从它政治变革的历史说起。
“黑船事件”:德川幕府倒台前夕
18世纪末期以来,日本四周开始频繁出现外国船只,甚至开始登陆日本。自15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西方人向亚洲寻找原料和市场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1543年,一艘原定从暹罗去往中国的商船由于在途中遇到风暴,于是漂流到日本九州的种子岛,从此开启了欧洲人与日本贸易的历史。虽然海外贸易为日本带来了经济利润,但是日本的统治者丰臣吉秀逐渐认识到西方的贸易者来意不纯,不仅是伴随基督教传教士的宗教传播影响了佛教和神道教在日本的地位(自1549年第一个传教士来到日本,到1605年日本国内已经由75万基督教徒,甚至包络几位宗藩大名在内),还因为西班牙等国通过传教手段对日本进行征服和殖民统治的目的使得丰臣吉秀等统治者备感不安。于是日本的统治者们对西方来着的猜忌越来越多,先是下令驱逐传教士,接着在随后几代将军统治时期对海外贸易愈加限制,最终于1639年完成了锁国体制。
1853年7月8日,江户湾湾口出现了4艘通身漆黑的巨大军舰,引起了日本国民的巨大震撼。美国东印度舰队总司令佩里以强大的武力为恃,对日本下达通商贸易的要求。事实上,美国人并不只是看重日本拥有的市场和资源。美国于19世纪逐渐开始崛起,想要与欧洲各列强争夺在中国的市场利益,为了克服地理上的劣势,希望能够在日本建立补给据点,以便于往中国进行贸易。不管目的是什么,在与日本政府谈好约定答复日期后,佩里率领舰队回国,把问题抛给了惊魂未定的日本政府。而执行了两百多年的锁国政策,也开始了它的消亡之路。日本“万世一系”的天皇自九世纪中期开始皇权旁落,政权落入外戚藤原氏之手。1世纪后期,武氏集团又开启了“武家政治”。至幕府倒台之前,日本天皇在长达1000年的时间内被孤置于政权之外,而以将军为首领的幕府掌政长达700年。
“一桥派”和“南纪派”:各藩与幕府之间的政治斗争
不知道是7月份的天太热还是因为美国人的舰队太过吓人,德川幕府第12代将军德川家定在美国人离开不久后便一命呜呼。一边是列强的坚船利炮,一边是实际的最高掌权者病亡,统治阶级感到手足无措。幕府首席老中阿部正弘竟然破天荒要“广征众议”,与朝廷和各藩共同探讨国是。从此,长期被排斥在政治圈以外的天皇和外样大名开始登上日本的政治舞台。
日本孝明天皇
说回德川家定呜呼之前的时候,由于大家都觉得这个将军应该活不了太久,而此时国家面对重大决策的关紧,岂能面临无主的困境。于是,为无子嗣的德川家定选择继任事情便成为了各藩主企图染指政治权力的一个机会。众人按照血缘亲疏分别推举了一桥家的德川庆喜和来自纪伊家的德川家茂。这场子嗣争夺战形成了以萨摩藩岛津齐彬为代表的“一桥派”,和以井伊直弼这种谱代大名为代表的“南纪派”。井伊直弼作为幕府的忠心守护者,绝不能容忍外样大名借机插手中央政坛的企图,尽管两派的实力差距不大,但是在德川家定的加持下,南纪派还是占据了重大的优势。日本的孝明天皇,也在这个时候被动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之中。但是天皇的软弱没有让萨摩藩的岛津齐彬达到目的,不仅将军后继为南纪派所指,连幕府中重要的职位也没有自己的势力。
这场斗争以一桥派的胜利告终,井伊直弼成为幕府中辅佐将军的大老(江户幕府时代辅佐将军的最高官员)。他上任以后,在事先没有通知天皇的情况下与美国签订了通商的条约,被幕府以外的势力认为是违刃形 (尽管天皇被冷落了1000年他们不管),引起了众多不满,纷纷攻击井伊直弼政权。为铲除异己,井伊直弼发起了一场整肃行动,处罚一桥派成员(辞官、流放或隐居),抓捕、杀害攘夷志士。他没料想到,一场更加血腥的屠杀即将到来。
“天诛”行动:王政复古下的血腥
正如清朝末期出现的“义和团”,民间对列强盲目仇恨的情绪以暴力和屠杀作为宣泄口。日本的攘夷志士面对对内残酷而对外无为的幕府,以及蛮横的西方列强在通商之后的贸易行为对日本旧有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加之天皇作为他们精神领袖的地位开始上升,他们认为只有变革体制,倒幕尊王才是出路。一时间,以樱田门外之变为标志的“天诛”行动开始兴起。1860年3月14日,大老井伊直弼在樱田门外被数十名浪士砍死。之后其继任者安藤信睦也险被暗杀,一系列针对幕府高官的刺杀行动重挫了幕府权威。这两个轰动一时的事件更加加剧了“天诛”行动的发生,站在幕府那一边的各类公卿贵族和幕府自身的高官都人人自危,攘夷派一度掌控了京都,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开始酝酿。
大政奉还:明治政府建立
经历了萨英战争的萨摩藩充分认识到西方武器之先进,认识到单纯攘夷并不能解决问题(萨摩藩地处日本九州西南部,兰学兴盛)。在坂本龙马等人的奔走下,萨摩藩和长州藩形成了萨长同盟,以共同抵抗幕府。而此时幕府正准备“第二次征长战争”,以图强化幕府权威。但幕府统治气数已尽,长州藩士气高涨,又遇坐镇的将军德川家茂病亡,这场战争以幕府战败为结局。
昔日强盛的幕府竟然被外藩击败,至此幕府权威全然丧失,已然失去了统治日本的能力。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新政府已经被某些人提上议事日程。1867年12月,萨摩、长州和安艺三藩军队登陆京都和大阪,讨幕行动蓄势待发。西乡隆盛和大保久利通等藩士商讨好政变计划,萨摩藩派兵控制皇宫朝廷,在宫廷内的小御所向诸侯公卿宣布王政复古之令,宣布王政复古,废除幕府。并逼迫幕府继任者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彻底结束幕府统治。于是一场决定了日本未来政治格局的内战――鸟羽、伏见战役爆发。虽然这次战争的规模只有两万人(与清朝及其后中国战场上发生的战争规模相比实属小巫见大巫),但是彻底显露出幕府气数已尽,占据人数优势的幕府军队被新政府军击败,幕府将军成为逃兵。
睦仁颁布的“五条誓文”
战败后,幕府的江户城由新政府军接收,江户改名东京,德川幕府就此倒台,以天皇为核心的明治政府建立。此后明治政府通过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等手段,不断收回各藩权力,强化集权,最终瓦解了幕府体制。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