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铁腕改革家:蓬巴尔侯爵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1758年,国王若泽一世遭到刺杀未遂,蓬巴尔侯爵下令逮捕阿威罗、塔沃拉两个贵族家族成员,对他们严刑拷打,最终逮捕一千多人,并将主要贵族人士处决。而刺杀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国王和塔沃拉侯爵夫人有染――无论如何,侯爵和侯爵夫人均被处死。蓬巴尔还把罪责推到耶稣会头上,宣布耶稣会参与了刺杀阴谋,于1759年将耶稣会予以驱逐。马拉格里达神父坚贞不屈,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这是葡萄牙宗教裁判所最后一次执行火刑,此后这个机构本身也成了被改革掉的对象。

葡萄牙铁腕改革家:蓬巴尔侯爵

宗教裁判所执行火刑的场景

通过残酷的铁腕统治,蓬巴尔将一切反对派治得服服帖帖。之后,他的大改革就启动了。

一是政府和宗教改革。残酷地镇压耶稣会,驱逐一切耶稣会士,取缔耶稣会教堂、学校,把国家从耶稣会士的支配下解放出来。由于耶稣会在民间享有盛誉,他就编写大量小册子,诬蔑耶稣会搞阴谋,妄图推翻葡萄牙政权。他让王权支配教权,规定国王有权任免教士、设废教堂,事实上建立了民族教会。他虽然反对放弃天主教、改信新教,但对教皇却并不尊重,甚至不惜于1760年对教皇克莱芒十三世宣战,逼得教廷不得不于1773年取缔耶稣会,并与葡萄牙讲和(1776年)。他对旧贵族阶层搞大清洗,提拔了不少新贵和商人阶层出任要职,实现了阶层良性流动。

二是经济改革。为了保护民族产业,他奉行重商主义,严厉禁止黄金出口,大力奖进罚出,尤其是限制英国货进口,用其他国家的进口货代替英国货。设立财政部,理顺了财政体系。建立国家商船队,有124艘船,发展航运事业。他建立多家垄断性企业,由王室授权专营,私人入股经营,以发展殖民地和本土特色产业,对葡萄酒尤为上心,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全国各地被划分为不同的农业专门产区:巴西一带种稻米、棉花、咖啡豆、甘蔗,本土重点发展葡萄及酿酒行业。尽管“葡萄牙”纯属汉语音译,但该国确实生产优良的葡萄酒,蓬巴尔侯爵功劳极大。

葡萄牙铁腕改革家:蓬巴尔侯爵

葡萄牙“波特”葡萄酒。葡萄酒产区制沿用至今,成了一些名牌酒的名片

三是教育文化改革。人的思想是葡萄牙落后的根本原因,蓬巴尔侯爵对此十分了然。在驱逐耶稣会后,他大力改革教育,对大学教学体制进行整顿,推行德意志大学教学法,编译外文教材,鼓励实验方法,让医学生接触真正的病人、尸体,而不是解剖死羊。他设立许多中小学,但这些学校并不培训工人和农民的子弟,只有更高阶层的人才能上学。当时全国的中小学老师不到一千名。尽管改革并不彻底,但葡萄牙现代教育体系就此奠定。

葡萄牙铁腕改革家:蓬巴尔侯爵

科英布拉大学化学实验室,蓬巴尔时代所设立

四是调整民族政策。葡萄牙自古有大量犹太人生活,在15-16世纪他们度过了一段开明的时光,许多人改宗了基督。但17世纪以后,这些“新基督徒”遭到了残酷的迫害,许多人被禁止从事政治或教育,常常被诬陷为阴谋的主犯,许多人逃离了这个国家。蓬巴尔下令取消一切歧视新基督徒的法律,对他们平等对待,从而留住了大量的犹太裔精英。据说,当一位法官向国王提议让“新基督徒”戴白帽以示隔离时,蓬巴尔拿出了两顶白帽,一顶给自己戴,一顶给国王戴。此外,葡萄牙还取消了本土奴隶制和亚洲种族歧视制度,但南美殖民地的奴隶制依然保留下来。

1777年若泽一世国王死后,女儿玛丽亚一世(1777-1799)继位。她贬斥蓬巴尔侯爵,迫使其辞职。1782年,蓬巴尔侯爵死于家中。

葡萄牙铁腕改革家:蓬巴尔侯爵

1770年受封侯爵的蓬巴尔

残酷到血腥的葡萄牙改革,让这个一度光荣的国家再度发展起来。尽管错过了最佳时机,但葡萄牙还不算耽误了欧洲近代化的列车,终于在18-19世纪之交大变革的时代保住了大多数民族利益。

从世界范围来看,改革家往往没有好下场:生前遭各方围攻,死后又背上骂名。蓬巴尔侯爵残酷的集权,在葡萄牙一直备受诟病。然而,没有这样的权力,也就不可能实现改革的理想,没有这样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推动,国家只会继续落后、沉沦下去。对于葡萄牙来说,蓬巴尔这样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