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百年(二):奥匈帝国的灭亡与欧盟的前途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奥匈帝国灭亡整整一百年了,有些人很怀念它。

奥匈帝国是20世纪初独一无二的二元制帝国,是中世纪王朝联合国家的唯一孑遗。

一战百年(二):奥匈帝国的灭亡与欧盟的前途

晚期奥匈帝国,绿色部分为匈牙利,其余为奥地利各行政区划。(维基百科)

奥匈帝国来源于中世纪的某一次联姻,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与匈牙利圣斯蒂芬家族结合,就把两个国家的王位合并到了一起。直到1848年匈牙利革命被镇压,又经过1866年普奥战争奥地利被开除“德籍”,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才于1867改为奥匈帝国,匈牙利王国在帝国框架内成立,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而匈牙利在保留自己政府的同时还建立了自己的议会,拥有自己独立的内政。外交、军事大权由奥匈帝国中央掌握,匈牙利也有发言权。

奥匈帝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像美国那样的联邦,也不是“一国两制”。它是中世纪王朝面对近代民族国家思潮所做出的一种适应。

大多数中世纪王朝都完成了国族建构的过程,建立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宗教)三位一体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典型的如法国、德国和英国。

法国的建构最为完美,百年间反复数次的血腥革命,硬生生地把普罗旺斯、洛林、阿基坦等许多语言文化相当不同的民族,把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用共同的共和民主理想捏成了一个法兰西民族,为诸如苏维埃民族、中华民族、(现代)土耳其民族等国族建构树立了榜样。

德国的民族整合早于国家建立,当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成立时,现代德意志民族早已形成。

英国各族整合成了一个半吊子民族国家,苏格兰、爱尔兰等保持着和英格兰的区别,最终酿成英爱之间数十年的内战和爱尔兰的最终独立,以及现在的苏格兰分裂势力。

面对19世纪初的民族主义大潮,奥地利帝国左右为难。

一方面,奥地利主体的德意志人认为奥国应该加入德意志;

另一方面,占帝国绝大多数人口的非德意志人,尤其是具有和德意志人并列为帝国主体民族地位的匈牙利人不愿意参加德意志民族国家,而其他德意志国家也不愿意让非德意志人大批地加入进来。

结果,奥地利虽然一度加入德意志邦联并掌控之,却被整个北德意志国家排斥,最终在普奥战争后放弃了对德意志的领导权。

一战百年(二):奥匈帝国的灭亡与欧盟的前途

德意志邦联示意:东南面大红色为奥地利帝国,东北和西边深蓝色为普鲁士王国,浅蓝、浅红代表了普奥战争前各邦国的立场。最终,普鲁士大败奥地利,把奥地利踢出了德意志邦联,以剩下的邦国为基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而奥地利的非德意志民族,虽然自古服从于皇帝,甘当臣民,但在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开始大规模的民族主义运动。

首先,匈牙利的民族主义运动结合着自由民主思潮汹汹而来,险些推翻皇帝统治(1848-1849年)。但匈牙利民族主义注定无法成功,因为在匈牙利王国范围内还生活着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许多民族,他们一旦受到匈牙利独立的鼓舞,肯定也会发动独立运动。

接着,在奥地利帝国转化为奥匈帝国后,其他民族也纷纷要求起和匈牙利同等的地位来。在捷克(摩拉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人为主)、西乌克兰等地,到处都有呼吁民族自治的声音。到20世纪前夕,大多数民族已经获得了某种自治权利,只是还没有上升到帝国境内一“元”的程度。

奥匈帝国不仅面临着内部分裂的危险,而且外部的敌人也对它虎视眈眈。这种窥伺并不是简单的扩张领土的欲望,而是同样伴随着民族统一的目的。

比如,塞尔维亚试图将奥匈帝国境内的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斯洛文尼亚人并入塞尔维亚,整合为南斯拉夫;俄罗斯试图收复西乌克兰,实现乌克兰统一;罗马尼亚也想占有特兰西瓦尼亚等。这决定了奥匈帝国在民族国家时代的外交空间十分狭小。

一战百年(二):奥匈帝国的灭亡与欧盟的前途

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目的是防止奥匈在南斯拉夫地区(主要是波斯尼亚)宣扬“多元一体”,给斯拉夫人自治,从而瓦解塞尔维亚在这一地区的民族主义攻势。只是他的幕后操纵者没有意识到这个事件竟然会给整个欧洲和世界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1)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