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波兰并不是一个很有存在感的国家。当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的时候,波兰已经是被俄罗斯、德国和奥地利瓜分得渣都不剩了。一战后虽然波兰脱离俄罗斯独立,但二战时又被德国轻易占领,战后成了苏联卫星国,直到冷战末期才真正取得独立。因此,许多国人觉得波兰是一个非常弱的国家。
然而,夹在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这个小国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所谓“平独(德)镇露(俄)大波波”是也。
鼎盛时期的波立联邦地图。可见其覆盖了今波兰大部、乌克兰大部、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全境,俄罗斯西部,爱沙尼亚南部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还有斯洛伐克和摩尔多瓦局部。
图注:1、波兰王国。2、普鲁士公国(波兰国王的封臣)。3、立陶宛大公国。4、外德文河公国(波立共有领土)。5、库尔兰和塞米加里亚公国,立陶宛封臣。
1385年,波兰与立陶宛建立了基于国王个人的联合。1569年,已经置于同一国王统治下多年的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签署《卢布林联合》,宣布建立统一国家。以后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由同一人担任,国家议会也实现合并,货币统一。但两国仍保持各自政府、财政、法律及关税区。通过这一联合,波兰(名义上是与立陶宛联邦,但由于波兰人口较多,且波立联邦首都位于波兰克拉科夫,俄、德、奥、土、瑞典等也多以波兰相称,故波立联邦常常被视为波兰的一个历史时期)变得更加强大,拥有超过700万人口和大约8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制度,是一种具有中世纪色彩的等级议会君主制。议会由元老、教士、什拉赫塔使节组成。什拉赫塔是波兰一种独特的封建领主阶层,拥有自己的地产、家系,甚至还有军队。和西方领主相比,什拉赫塔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议会拥有代表权,具有人身财产特权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之中。这种看似“民主”的制度,实际上给波兰日后的政治发展埋下了祸根。
《1622年波兰议会》。意大利画家贾科莫・劳罗作品。
另一个重要的制度是选举君主制。波兰王室原为世袭,但因雅盖洛王朝1572年绝嗣,波兰不得不举行王选。在这一时期,波兰议会决定确立选举君主制,不准君王世袭。这看上去也非常“民主”。可是选来选去,总是选些外国贵族当国王,波兰什拉赫塔都没有机会,更不要说人民群众了。因此这种与民众完全隔离的所谓“民主”选举,不仅不能举贤任能、取得人民支持,反而选出一个又一个对外国利益关心程度胜过关心波兰的人,又不了解波兰情况,又未必有什么贤能,致使波兰政权日益成为外国(特别是奥地利、瑞典等国)的傀儡,上下离心。
波立联邦的基本制度早在联邦成立前就已经基本确立下来。所谓卢布林联合,主要是为了解决两国合并的问题。合并后,波立联邦在纸面上拥有强大的国力,但内部却仍然非常脆弱。
1569-1572 西吉斯孟德二世
西吉斯孟德二世
联邦成立后的第一位国王是西吉斯孟德二世・奥古斯特(1569-1572)。他是立陶宛雅盖洛王朝的最后一代君主,因当时立陶宛已经和波兰合并,所以兼任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他是1569年卢布林联合的主导者。
当时,俄罗斯已发动立沃尼亚战争,企图夺取古老的立沃尼亚骑士团(原条顿骑士团,此时由立陶宛保护)领土。为抵抗俄罗斯伊凡雷帝进攻立沃尼亚,波兰与奥地利、土耳其保持和平,并通过联合来加强波兰-立陶宛的力量。经过战争,1570年同俄罗斯缔结了为期三年的和平条约。
当时,什拉赫塔地主集团对王权比较支持,国王曾一度计划向各县派遣监察官,管理官员犯罪问题,防止滥用职权,强化征兵等。这一制度如果实行,有可能使波立联邦走向像法国和俄国那样的中央集权制度。可惜未能通过,给日后的国家危机埋下了祸根。
1573-1574 亨利・瓦卢瓦
亨利即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属于法国瓦卢瓦王朝。
西吉斯孟德二世没有合法继承人,加上波立联邦本来就是选举君主制,所以在西吉斯孟德死后,波立联邦一方面由主教摄政,另一方面在华沙右岸的普拉格举行了王选。
这是波立联邦第一次王选。参加选举的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哈布斯堡家族的欧内斯特公爵,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瑞典瓦萨王室的约翰三世,七城公爵斯蒂芬・巴托里。
王选过程和现代选举颇有相似之处:从各地赶来的五万名有资格的选举人(什拉赫塔和非什拉赫塔地主、教士等)来参加选举。先由候选人自我介绍(通过他们的使节),再投票。
尽管表面上有四个候选人,实际上只分两派。一派支持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派则反对他。反对者公推亨利三世,亨利三世遂成为国王。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