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为什么能成为国粹,原因都在这里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再不了解京剧的人,都能哼出京歌《唱脸谱》中的这一小段,它既是流行歌曲,也是京剧唱段,还是初中音乐的必学曲目。

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不仅是因为它的悠久历史,它的精彩绝伦,更因为,它骨子里透着一种中国气息,一种中国品质。有什么样的艺术家,才有什么样的艺术。能让万人空巷去欣赏,能源远流长,历久弥香,离不开一代代京剧人的执着和刻苦,离不开一代代京剧人的高尚艺德,铮铮铁骨。

没赏饭又如何,我自己挣饭吃

梅兰芳,8岁去学艺,启蒙老师对他说:“祖师爷没赏你这口饭吃”,不肯收他。9岁,吴菱仙老师念了旧情收他为徒。从此,他开始艰苦的练戏生涯,每天5点起床,白天遛弯吊嗓、练身段、学唱腔,晚上背戏文。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非要唱到二三十遍,将唱段琢磨透,直到觉得唱出来别人都爱听才停止,这才练出了他又宽又亮的好嗓子。

京剧为什么能成为国粹,原因都在这里

《梅兰芳回忆录》里写道:“有时候我倦了,嘴里哼着,眼睛却不听指挥,慢慢闭拢来,想要打盹儿,他(吴菱仙)总是轻轻推我一下,我立刻如梦方醒,挣扎精神,继续学习。”梅老板10岁登台,17岁成名,每年演出300天。梅兰芳常说:“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看他台上风采万千,却不知他台下荣辱一肩。

就像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天下没有不行的事,自幼我便是在这‘不行’中锻炼出‘行’来,这叫‘练行的’。”哪有什么独树一帜,艺术大师,不过是台下十年,换台上一瞬间,不过是笨鸟先飞,才能飞得又高又远,不过是因为背后千百万倍的努力,才看起来毫不费力。

没赏饭又如何,我不光自己能挣饭吃,还能让更多的人吃上饭。

梅兰芳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创造了独特风格的“梅派”,发展提高了京剧魅力,终成中国戏曲一代宗师,他培养教授学生上百人,并将京剧带向海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打的就是你,就不给你演

1942年的一天,平时作威作福,骄横一世的特务没想到,在那天,他们被一个看起来好欺负的中年人,狠狠教训了一顿。

从天津演出完回到北平的程砚秋,刚下火车,就被两个特务搜身。随后,特务将程砚秋带到了一座小房,刚进房间,程砚秋还没反应过来,左耳就挨了特务一拳。程砚秋大声怒斥:“士可杀不可辱,你们要干什么?”两个特务并没把这声呵斥当回事。他们恐怕没想到,眼前这位38岁的中年人,并不是看起来这般文弱,而是一个一生热爱武术的太极高手。程砚秋使出幼年练出的看家本领,毫不畏惧的挥拳还击,很快就将两个特务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特务一看不是对手,边虚张声势边逃走:"以后碰见再说",程砚秋整整衣冠:"好,后会有期"。

京剧为什么能成为国粹,原因都在这里

那时乱世,很多人受到欺辱,也没人敢得罪特务。程砚秋有自己的骨气,管你是汉奸走狗还是日本武士,天皇在这都不好使!打的就是你,被欺负就要狠狠还击,不服咱们再战,我打到你服。

不光是面对强权,敢于反击,守卫名节,在国家大义上,程砚秋更是从不妥协。“因年幼家贫,不能读书,十二岁时去学戏,至十六岁时出师即演戏,至廿九岁。曾出国观摩戏剧(至苏联、德、法、意、瑞士),一年后归国复演出。至七七事变,逐渐减少演出。后即至北京西郊万寿山后青龙桥种地,直至‘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复演出。”这是1957年,程砚秋入党志愿书上的一段话,寥寥数语,却能从中看出其民族气节。

北平沦陷期间,他义愤填膺地拒绝所有日本人的演出邀请:"叫我们中国人演戏,得来的钱他们拿去买飞机炸弹,再来杀害我们中国同胞,决不能做这种助敌为虐、屠杀自己同胞、没有人性的罪恶勾当。"

坚决辞演的程砚秋,处处遭到日本人的刁难和报复,他宁死不从,决定停演抗争。停演后,他索性到京郊青龙桥隐居:老子就是回家种地,都不给你演戏!大不了一死,你能怎么滴?!

面对强权,绝不屈服,宁可下地扛锄,也不助纣为虐,这就是程砚秋崇高的民族气节。

如果只有高超技艺,京剧只能算是一门技术活,但是因为有代代相传德比艺高的精神,给京剧注入了灵魂,它,才称为一门艺术。

左手技艺,右手品德,两手都要硬

京剧鼎盛时期,流派纷呈,人才济济,从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到余叔岩,马连良,孟小冬,哪一个技艺不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1)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底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