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则不一样。在佛教的义理上,他是大师级的人物;在语言上,梵语和“胡语”自不必说,在到长安之前,他已经在凉州生活了17年,不但掌握了汉语,还对汉族的传统文化有较深的了解。有这样的学识和经历,加上由当时最优秀的僧人、学者作为助手,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质量自然上乘。
据《大品经序》记载,鸠摩罗什翻译时“手执胡本,口宣秦言”。由于注重文质结合,他翻译的佛经在内容的表达、词语的应用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的一些章节,即使放在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古典作品中,也毫不逊色。
所以,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和他的讲学活动,成为了中国佛教各学派和宗派开山立宗的依据。
他翻译的《妙法莲花经》,是隋唐时兴起的天台宗的基本经典;他译出的《金刚般若经》,对禅宗曾有过很大影响;他与天竺僧人合译的《十诵律》,则是汉地完整译出的第一部佛教戒律。可以说,当时天竺佛教最主要最重要的经典,都通过鸠摩罗什的翻译,引入了中国。
虽然鸠摩罗什翻译的是佛经典籍,但他的影响却超出了佛教的范围,烦恼、苦海、未来、心田、爱河……这些最初由鸠摩罗什创造出来的汉语词汇,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圆寂草堂
译经12年之后,70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圆寂。
临终前,他说:“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
果然,他的形骸灰飞烟灭,舌头却真的不焦不烂,依然如生。今天,鸠摩罗什的舌舍利被安放在甘肃武威的鸠摩罗什寺,成为世界上唯一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子,见证着大师的伟大成就。
鸠摩罗什生于古代龟兹,远赴印度求学,又到长安传教,这个路径在我们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有着格外深远的意义。他不仅是沟通古代中国与丝绸之路的重要人物,也是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中值得思考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