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细节处见真章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吕不韦不仅是富商、政治家,更是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他的许多思想,跟我们当今的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不谋而合,在我们今天看来,依然有一定启发。

战国时有著名思想家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秦相李斯的师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对立统一的矛盾论问题的哲学家。在政治方面主张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法律方面主张以法为本,在哲学方面主张唯物主义、辩证法。

而吕不韦的这些哲学思想与韩非子如出一辙,他们都主张唯物主义,要看到事物发展的规律,都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见吕不韦提出的这些思想是非常珍贵的。

封建王朝有很多暴君、昏君,他们对于世界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天下万物都只供他们享乐,他们不相信唯物主义,不相信事物有其发展的规律,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控制万物。吕不韦则与之不同,想要了解他的处世治国思想,我们就从他的作为慢慢分析来看。

做事不能只看表面,要结合实际情况,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而吕不韦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嬴异人身上所蕴藏的价值,看到了异人带给他的机会,才能从商人成功转型为政治家。

吕不韦是卫国人,由于国家衰落,受家庭影响,他选择出国寻求发展道路,往来行商于各国之间,贱买贵卖,在韩国成为一代富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当时在赵国作人质的嬴异人。由于异人是秦国庶子,即使其父是秦国太子,他在国内也并不受重视,在赵国更不受厚待,生活窘迫。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细节处见真章

一般人只看到了异人的处境艰难,对他的身份认知,也只停留在“秦国人质”上,最多情绪上会有一些同情或鄙夷,实际并不与他结交。

而吕不韦由于往来各国之间,充分了解秦国国情,异人虽是庶子,但他父亲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膝下无子,若是能借华阳夫人得到父亲赏识,异人定前途无量,而华阳夫人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所以在他看来,结交异人是成就大业的第一步。

这里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战国时楚庄王打算进攻陈国,先派人去打探陈国情况,探子回报:“陈国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蓄积的粮食财物充足,不能进攻。”臣子宁国却说,“陈国是个小国,蓄积的粮食财物充足,说明赋税繁重。城墙高,护城河深,说明民力凋敝,百姓大多怨恨君主,起兵进攻,一定可以攻克。”楚庄王发起进攻,果然一举攻克。这就是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吕不韦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能看到事物本质,他在看到成就大业的希望后,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谋定而后动,全盘计划了然心中,将许多细节都考虑到位后,才开始着手准备,由此拉开了他的政治生涯。

吕不韦善于观察时势,他知道异人处境不好,先是为异人送去珠宝金银,助他渡过难关,又说服异人,与他商定继承秦国王位的大计,取得异人信任后,又利用异人对赵姬的喜爱,稳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细节处见真章

而游说秦国华阳夫人,他也是从细节处入手,相传异人回国时,初见华阳夫人,特意穿楚服相见。原来华阳夫人原是楚国人,她看到异人这样穿着很高兴,认为他对自己有孝心又有才能,于是为他改名为子楚,并寻机劝秦王立子楚为太子,之后,子楚顺利继位成为秦王。

吕不韦心思机敏,又善于从细节处着手,这才成就了一番大事。从小事入手,取信于人,还有很多妙用。

战国时吴起治理西河,想向百姓表明自己的信用,就派人竖起一根木柱,下令“若有人能将木柱扳倒,就封他为长大夫”,百姓都不相信,后来有人大着胆子将木柱扳倒,吴起果然任命他为长大夫。从此百姓相信了吴起的赏罚,吴起也就取信于百姓,此后长治久安。

由于多年的行商经历,吕不韦拥有了非凡的见识与胆量,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是要讲究方法的。这就是“去其害之者”,也就是不论做什么事,要分清利弊,排除各种干扰,为事物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治国是这样,为人处世也是这样。

吕不韦从政时一心为国家考虑,尊尚农业,不仅是获得土地生产之利,其最终目的是强本抑末,尊重农时,这样就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为治国者消除动乱,这样也就找到了富国强兵的根本。

找到方法后,还需要“精而熟之”,也就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做好一件事。一代圣贤孔子墨子,为学习先王道术,白天孜孜不倦地背诵经典、研习学业,晚上就好像能亲眼见到文王周公,并当面向他请教一样。这不是真的有鬼神告知,而是因为他们精心学习,自然熟能生巧。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细节处见真章

吕不韦在决定投身于政治时,就花费了无数金银与心血,到辅佐嬴政时,更是网罗几千名人才,专心致志辅佐君王,他认为君主想要名声显扬,成为一代明君,就需要不断钻研实行嘉言懿行,不能浅尝辄止,他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成就,证明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看完吕不韦的经历,我不禁想起了张良,虽然他们一个是商人出身,一个是带着国仇家恨的贵公子,但他们都由于某种原因,选择投身政治。吕不韦看中并投资了嬴异人,张良选中并辅佐了刘邦,只是最后的结局不尽相同,一个最终饮了鸩酒,一个最后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这其中就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论了,我们能从中学习的也只有那些思想精华。很多成功经历,我们只能学习其中道理,却不能完全照搬, 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还有很多新的天地,等着我们去发现。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