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像'僵尸粉'一样”
我微信里的好友,基本都是对方先加上的。
神奇的是,总有一些人,被你基于认识放了进来。之后也没找你聊过天,没跟你聚过会,对你的票圈没有任何互动,即便你其实时不时地有给他点过赞和评论。
更让人看不惯的:他给你们俩共同认识的其他人,点赞和评论了,就在你的票圈上一条。
嗯?!选择性漠视?一次两次,还能找个理由:没刷到而已。结果这么多次,心都淡。
所以加我,是为了“视奸”我的生活吗?如果关怀的话,太久没见,不敢评论害怕惊动还可理解,为何连小小的点赞动作也如此吝啬。
无论喜悲,都选择漠不关心的“朋友”,真的没必要。
也不知社交网络里,多少人付出了真心,到头来反被辜负。
叁 •
“过度表现失了尊重”
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咖啡厅里,突然有个人走过来,紧挨着你或坐你邻座,你会不会想立刻换座?
这便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安全距离的问题。
算起来,除了删除上面的那位之外,我还曾屏蔽过2名男生。
一个是在已选择分组并不想多说的票圈下,却要私聊来八卦详细,最后还泼你一身冷水。
另一个则是,三观不合。我允许对事物看法不同,但原则底线的东西不可碰,何况利用过激言语进行讽刺更是错误的表达方式。
于是我便难免开始考虑,双方其实并不适合被包围在一个圈里,待会又来个膈应怎么办?
肆 •
“彼此关系到此为止”
人与人的关系可以有很多,同学、同事、亲朋、恋人等,每个阶段各种身份的使者相继登场,而有的人注定只是过客。
从彼此生活中消失的原因,或许是我与他不知名的冷淡;或许是我与他撕破脸皮的斗争;或许是我与他声嘶力竭的割断与离舍;或许是我留给自己最后一次还能傲娇的机会......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4 ALLRights Reserved 圆叶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