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才子张伯驹曾题一诗“利国无能但利身,虚名开济两朝臣。笑他药性如甘草,却负黄花号菊人”,虽然刻薄却算是一针见血。
冷冷清清:冷落不气馁
1882年的秋天,北京城的科举考试就要开始了,徐世昌带着兄弟进京赴试,弟兄二人到庙中求问仕途,签词写道:”光前裕后,昌大门庭。”
签中的“光昌”二字正是他们小兄弟两个的名字,这无疑是给徐世昌吃了一剂定心丸,果然会试结束之后兄弟二人双双中第。
不过科举成功的徐世昌并不是那么幸运,短暂的兴奋与喧嚣后,慢慢地归于了沉寂。
他所在的翰林院位高权微,是个清水衙门。单位不好也就罢了,老徐的上司李鸿藻似乎也不喜欢他,他在翰林院的十年时间里,可以说是坐了“十年冷板凳”。
当人纠结一件事情的时候,好运都不会伴随而至。当人不断地为这件事铺垫更多的旁枝时,好运却随之而来。
徐世昌在翰林院的十年,他不仅与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 积极交往,还和张謇、张百熙、康有为、汪大燮、蔡元培这些名流都有交集。他给自己织了一张大大的人际关系网。
官场的十年磨砺锻造了徐世昌沉稳圆滑,做事留有余地又八面玲珑的风格。棱角分明全都是刺,不但伤及旁人,也会伤及自身。
当一切都准备好,东风自然而来
1897年,应袁世凯的邀请,徐世昌到天津小站协助袁氏练兵。在小站练兵期间,徐世昌被尊为“军师”、“先生”,成为了军中文人最高资历者。
一个人强大往往是因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徐世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练兵远远不能满足他恢宏的梦想。他清楚知道,要想长久的富贵还需要更大的功绩。恰巧这个时代也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戊戌政变期间,正是晚清后院起火的时候,徐世昌作为袁世凯的特派员前往康有为寓所打探虚实。
徐世昌见维新派平素谈论政治头头是道,但到了紧要关头,除了痛哭,别无良策。
世间太多的人都是懦弱,迂腐,不懂变通,这是他给维新人士一针见血的评价。
他知道皇帝的力量太薄弱,变革太快,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当维新人士请求袁世凯派兵勤王诛杀荣禄之时,袁氏波有成竹地说道:“杀荣禄乃一狗耳。”
徐世昌却劝袁世凯,要他和慈禧保持队形,这只老狐狸为了自我保护,为了自己的利益,便怂恿鼓动袁世凯。
袁世凯权衡利弊,决定出卖光绪帝及维新派,也正是这样的决定为他日后的升迁搭上了快车。
另外一次重要的机遇就是“庚子西狩”的时候,这个时候慈禧和光绪被八国联军追着到处跑,徐世昌护驾西狩,说白了就是跟着领导一起跑。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