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刘邦与他的子孙们可以说把这一点贯彻到了极致,面对匈奴的羞辱,刘邦没有意气用事,做无谓的抵抗,而是选择听取娄敬的建议,卧薪尝胆,用女人换取和平。
刘邦的后任从汉惠帝到汉景帝无不贯彻高祖的遗志,继续用和亲的方式麻痹匈奴,同时养精蓄锐、厉兵秣马,终在汉武帝时一鸣惊人,将匈奴赶到了瀚海沙漠以北,一雪前耻。
在实力不济时贸然进攻强敌是匹夫之勇,卧薪尝胆、厚积薄发才是英雄所为。后世的唐朝,继承了汉朝的策略,因此可以稳固边境,降服各部族;后世的明朝,则在顽固的民族主义和天朝上国的颜面下,在外族与内患的夹击下灭亡。
白登之围,刘邦的耻辱
在战国时,匈奴部落十分弱小,不断受到月氏王国和东胡部落的侵扰,直到冒顿上位后,匈奴才由弱到强。冒顿为人凶残,他为了锻炼一支绝对忠于自己的军队,曾利用鸣镝(响箭)以杀掉不服从自己的人,冒顿弑父夺位后,先后击败东胡和月氏,统一了整个草原,冒顿强盛后不断袭击汉朝边境,经常击杀汉朝的郡长并掳掠人口,之后更是公然收留叛乱的韩王信,与其联盟共同进攻汉朝。
面对冒顿的挑衅,刘邦非常愤怒,立即予以还击,前线的西汉军队接连击败匈奴军队,匈奴军队一直往北后撤,面对接连的捷报,刘邦激动不已,打算亲率主力歼灭匈奴,他派出十次使节去前线视察,九个使节回来都说匈奴军队只有老弱病残,不堪一击,只有最后一次的娄敬认为其中有诈,似乎有埋伏。但刘邦不听,依然决定全军出击,并将娄敬关进了监狱。
事实证明,刘邦确实中计了,匈奴军队都是老弱病残不过是冒顿营造的假象,他故意将主力藏在后方,然后用残兵将汉军引到预设的陷阱,待汉军疲惫时将其一举歼灭。这种故意示弱诱敌深入的战术是游牧民族的经典战法,冒顿与斯基泰人对居鲁士、大流士、帕提亚人对罗马人的战术如出一辙。
匈奴骑兵精于诱敌深入的战略
果然刘邦到了平城附近的白登后,四周伏兵四起,冒顿的军队已将汉军团团包围,而汉军的多次突围都无济于事。对于汉军来说,最危险的不是匈奴骑兵的冲击,而是匈奴骑兵利用机动优势切断汉军的后勤,让汉军活活饿死。汉军遭遇了波斯人和罗马人都遭遇过的窘境,对于庞大的步兵军团来说,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被游牧骑兵不断骚扰并切断补给,当年的居鲁士就是这么殒命的。
历史记载是刘邦派遣陈平贿赂了冒顿的妻子,在妻子的枕边风下,冒顿才撤兵,但这明显有违逻辑。冒顿连自己的爱妻和父亲都可以击杀,又怎么可能被一个女人左右?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冒顿当时约定与韩王信和王黄共同围歼汉军,但是两人迟迟未到,因此冒顿怀疑两人可能叛变,与汉军夹击自己,另一方面,汉军也人数庞大,白登也离汉朝边境太近,如果强攻,势必得不偿失。
刘邦最终死里逃生
在综合考量下,冒顿才放弃了消灭刘邦。刘邦才得以死里逃生。白登之后,刘邦再也不敢小瞧匈奴。
娄敬的和亲政策
从白登逃回后,刘邦立即释放了娄敬,并斩杀了前面九个瞎眼的使者,刘邦经此战役,彻底知晓了匈奴的可怕,便问娄敬如何应对。娄敬遂提出了和亲的政策。
娄敬说:天下初定,百姓十分贫困,大家都筋疲力竭,实在经不起战争了,因此决不能用武力对抗匈奴。另外,冒顿本人弑父娶母,毫无廉耻,因此用仁义也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放眼于未来,不寻求冒顿的臣服,而寄托于他的子孙。
娄敬提议刘邦将自己的嫡长公主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并送上丰厚的嫁妆,冒顿高兴,定将他立为皇后,他的儿子就是未来的匈奴王,陛下时常派人去匈奴慰问他,提醒他祖孙亲情。长此以往,定能将其驯服,毕竟哪有外孙和外祖父对抗的道理。
和亲确实麻痹了匈奴,给予了汉朝时间
刘邦听后大喜,准备让长公主出嫁,最后因为吕后的阻挠才作罢,令人假冒公主出嫁。
就事后的效果来看,娄敬的目的并未达到,嫁过去的汉朝公主不一定能成为皇后,他的儿子也不一定能成为匈奴王,匈奴王也不会因为一两个女人而亲近汉朝。但是和亲政策依然发挥了作用,他虽然没能让匈奴顺服汉朝,但是却麻痹了匈奴,让他以为汉朝软弱可欺,放松了对汉朝的警惕,使得汉朝养精蓄锐成为可能。
刘邦之后,每当匈奴劫掠边关时,汉朝都派出公主予以和亲,得到汉朝礼物的匈奴,往往立即撤军。纵观汉惠帝到汉景帝,匈奴最多只是劫掠边关,抢掠人口,并没有大的野心,稍有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被汉朝的糖衣炮弹攻克,从而没能对汉朝造成致命打击。娄敬有一点是说对了:那就是匈奴见识短浅,用美女就足以将其迷惑,使其错判形势。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