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生于西汉末的乱世,是千千万万个没落皇族分子之一。
皇家的富贵到刘秀这里,已经渣都不剩,拼爹拼祖宗肯定是不行了,成年后的刘秀就是个读过几年书的庄稼汉。
然而两千年后的伟人毛泽东是这样看待刘秀的: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这算是重量级的评价了。
这样看来,刘秀的人生起点与终点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历史上“最会用人”又“最会打仗”的皇帝也不止刘秀一个,比较少见的是“最有学问”的皇帝,因为学问大小不是当皇帝的准入门槛,尤其不是一个靠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国皇帝的特色。
“学问”二字的内涵比较深,一个人的“学问”如何,说起来有些复杂。而有学问的人一定研读过很多书。
那么,都是些什么样的书让一介草根功成名就,成为“最有学问”的皇帝呢?
刘秀在家乡种地的时候很勤快,看上去老实本份。其实,刘秀并不满足于种地吃饱饭,他坚信生活不只眼前的庄稼,还有读书和仕途。
因此,在王莽篡汉后的某一年,刘秀前往长安太学求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
在汉代,要想当官,除了靠拼爹,其他且唯一的途径便是上太学,且成绩优异,这叫“学而优则仕”。
刘秀争取到一个太学的非正式生名额。为了筹集学费,他搞过运输业(赶驴脚),还做过保健品业(卖“蜜和丸”),上学期间一直这样不辞劳苦地半工半读。
即便现实条件艰难,刘秀也圆满完成了专业“尚书”的学习。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讲的是古代帝王如何政治天下。
那么刘秀的毕业成绩如何呢?史书上说他““大义略举”,意思是他把这门课的要旨和精髓学到了。
而且刘秀不囿于书本上的东西。“大义略举,因学世事。朝政每下,必先闻知,具为同舍解说。高才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且知间里奸邪、吏治得失。”
看看,刘秀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为他以后打天下和治政奠定了深厚的功底。
不要以为刘秀是政治专业毕业又是专业搞政治的,就只有一肚子心机权术,其实刘秀有着丰沛的真情实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刘秀曾经两次在诏书里宣言他的爱情,而这其中用到了另一部儒家经典《诗经》。
在刘秀当上皇帝的第九年,因其爱妃阴丽华的娘家遭到了土匪抢劫,阴母和阴弟不幸殒命,刘秀下了一道特别的抚慰诏书。诏书里有这么两句: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