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诗经”,刘秀与其他汉皇帝一样精通,但也许只有刘秀学到了诗经的真义:纯正、淳朴,直率而美好。
儒家经典中的经典《论语》,刘秀也将其用到了炉火纯青。
开国之初,刘秀要修订刑罚,于是对参与修订的各知识分子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是《论语・学路》中的话,用在这里,恰当又有权威性。
天下一统多年后,有大臣上书请求去彻底消灭匈奴,被刘秀驳回,理由是天下疲惫,要与民休养。
刘秀很专业地用了《论语・季氏》里的一句话,“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们的问题不在外忧,而在内患。
大臣们请求刘秀去泰山封禅。刘秀批评那些大臣说,我当皇帝三十年了,还没让百姓安居乐业,就这样还封禅?“吾谁欺,欺天乎?”――我骗谁啊,去骗上天吗?这句出自《论语・子罕》,拿来就用,毫无违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看得出刘秀对于《论语》,融汇贯通的能力很强。
而且,被刘秀读通透的书不止《论语》,还有《史记》,《汉书》,《公羊传》,《战国策》等等。
比如,天下还未一统时,刘秀为了拉拢割据势力隗嚣,曾给隗嚣写过一封非常友好的信,信中用了《史记・管晏列传》中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用著名的“管鲍之交”来比与隗嚣的情义,虽然有点过,但拉拢示好的心意让人秒懂。
然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说好归顺的隗嚣又不干了,起兵反叛。刘秀在先后两次劝降书里都引用了《汉书》里刘邦招降他人的旧事,“陛下宽仁,诸侯虽有亡叛而后归,?复位号,不诛也。”,“横来,大者王,小者侯。”――威逼利诱齐上,劝降很地道。
刘秀立阴丽华的长子为太子的时候,在诏书里首先要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
不要小看这八个字,这是确定国家继承人的最强依据。能反对这八个字的人,在当时不好找。其言出自《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三国志》中曾记载,(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刘秀这种勤奋劲,在《后汉书》中记载得更详细。
当天下一统战事偃息,皇帝刘秀的每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天一亮就视朝理政,直到日头偏西才结束一天的工作。接着与知识分子们讲经论道,直到夜半才睡。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4 ALLRights Reserved 圆叶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