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广州番禺的霍英东,1923年生于香港,年轻时,霍英东曾经做过货船上的烧煤工、糖厂学徒、修建机场的苦力,还开过小杂货店,1940年代,霍英东转而从事海上驳运业务,开始了创业生涯。
到1950年代,贫寒出身的霍英东已经拥有了60多家企业,雇有超过10万名员工,当时香港的人口不过才200万人,也就是说,当时每20位香港人中,就有一个是霍英东家族的员工。
▲霍英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面对众多国家对新中国的物资封锁,霍英东开始利用自己的运输产业便利,为大陆偷运各种急需物资,支援新中国建设,随着自己的产业越做越大,看到香港的人口激增和工商业不断壮大,审时度势的霍英东随后创立了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开始经营房地产,在香港,霍英东旗下公司首创了分层预售“楼花”和分期付款的经营方式,对此后香港和内地的房地产行业影响深远。
仅1955-1957年,霍英东就通过“卖楼花”引领地产狂潮,在当时狂赚了2000多万元港币,在1950年代的中英商人当中,有霍英东如此家财的富豪屈指可数,然而面对霍英东若隐若现的红色背景,港英当局开始处处刁难霍英东,并不断放风表示港府要将霍英东“递解出境”,以致于香港各界都不敢买霍英东出售的楼盘、商铺和写字楼。
在此情况下,霍英东不得不忍痛退出香港的房地产行业,但先知先觉的霍英东多次发表公开谈话说,香港的房地产一定大有可为,大家一定要把握机会,1966年文革后,香港也爆发了极左风潮,为避免被港英政府拿来“出气”,霍英东在1967年一度离开香港达半年之久。
后来霍英东回忆说:“在香港,没有那一个富豪在发家后,像我一样如履薄冰地生存,在处理与港英当局的问题上,就像是走钢丝、险象环生。”
▲邓小平接见霍英东。
无奈被迫放弃香港房地产行业的霍英东,转而与后来的“赌王”何鸿龊匣锿蹲拾拿诺牟┎市幸担 无意间闯出了新天地。但错过了香港房地产黄金时期的霍英东,也因此错过了跻身香港最顶级富豪的机会。
在当时的港岛大佬霍英东被迫放弃房地产行业、为其他同行们腾出机会的同时,日后的香港四大家族创始人,郭得胜、李兆基、李嘉诚和郑裕彤,开始出击了。
3
一个成功的商人,首先是政治先机的洞察者。
就在文革风潮影响香港的同时,香港的楼市也出现了暴跌局面,趁着行业低潮,精明的郭得胜联合李兆基等生意伙伴,开始在香港大规模回收别人抛弃的地产和旧楼,到1968年后,随着香港工商业的复苏,香港的楼市开始迅速回暖,郭得胜和李兆基旗下的永业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
同样,李嘉诚也曾经在1989年风波过后,趁着外资企业纷纷从内地撤资、大陆陷入资本低潮时期,逆向大规模投资内地,由此获得了超级暴利。
顶级商人的成功,首先是源自对政治的判断成功。
对于这种商机的无奈错失和灵敏捕捉,日后,霍英东和李嘉诚、郭得胜的长子郭炳湘,以及香港一干地产大佬赵世曾、冯景禧等人,曾经有过一张著名的合影,在相片中,李嘉诚搂着霍英东,年轻的郭氏家族长子郭炳湘,则在一干老前辈面前,略显拘谨地咧笑着。
▲左三李嘉诚、左四霍英东、左五郭炳湘。
得益于对政治和经济大势的准确判断,郭得胜和李兆基合伙的永业公司在香港迅速崛起,到1960年代,郭得胜和李兆基的永业公司(新鸿基地产前身),李嘉诚的长和公司、郑裕彤的新世界地产通过投资房地产,最终奠定了郭得胜、李兆基、李嘉诚、郑裕彤等香港四大家族的根基,并影响了后来半个多世纪的香港商业史。
1963年,永业公司被重组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并于1972年以新鸿基地产的名义在香港上市;此后,郭得胜与李兆基等生意伙伴拆伙经营,郭得胜继续坚守新鸿基地产,由于坚定看多楼市,并在立足港岛基础上进军内地,业务不断扩大的新鸿基地产,也让郭得胜家族得以在此后多年,在马云等互联网新贵崛起之前,一直牢牢占据福布斯富豪榜的香港第二和亚洲第二地位,而第一,则是李嘉诚家族。
▲香港四大家族之郭得胜。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