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个人的奋斗虽然可贵,但也是要考虑历史进程的。孔子可悲而可敬的失败,就在这方面出了问题。他想壮大大宗和王室,但却在过去寻找依据和力量。他想打击的势力,反而更接近历史的去向。所以他所珍视的理想,反而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的。

孔子推崇周礼的时代背景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受到后世影响 孔子的名声一度不是很好

现代人提到孔子郁郁不得志,一般认为是其主张过于陈腐。但结合时代背景仔细辨析,便会发现孔子的主张和具体的施政措施,也有符合时宜的积极一面。为了实践理想,孔子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了比较强硬的策略。

东周的几个主要的时代主题包括:蛮夷和诸夏之间的战争与互相同化、天子权威的衰落与霸主的交替兴起、卿大夫与国君的权力之争以及国君诸公子之间的斗争。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东周是一个上层贵族内部撕斗不止的时代

随着天子与诸侯-大宗与小宗-诸夏与四夷的平衡被打破,无论在哪一组关系中,以往较强的一方,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很多世卿世禄的贵族们即使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也可能死于诸侯混战。一直面临同僚争权,甚至是家臣的谋反。

比如在孔子的出生地鲁国,就上演过国君近亲的三桓家族讨伐国君。到了孔子时代,三桓家族的家臣们也不甘寂寞。他们跃跃欲试,发动各种叛乱,干预到主公废立。挑战已经十分混乱的秩序。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孔子在自己的母国就要应付讨人厌的三桓家族

与此同时,以往被高级贵族和各国乐官、史官掌握的知识,因为天子的衰败和诸侯的混战而逃亡民间。造成了知识的向下传播,给了低级贵族乃至普通国人改变命运并获得进用的机会。这也是孔子能够从没落贵族的身份走上政治舞台的背景。

在性命朝不保夕的政治生态恶化下,贵族们开始想念起西周时代尊卑有序的礼乐制度。孔子就鼓吹周礼,而且不厌其烦的以身作则。与其说是恋旧,不如说是敢于实践、积极救世。只是他主张维护大宗地位,恢复统治秩序。礼仪音乐只是秩序的外在形式,意义在于是赋予统治秩序以仪式感。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恢复过去的秩序 是当时一批人的美好理想

以强力推行理想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作为最低级贵族 孔子也是一个崇尚武力的人

虽然一面怀念周礼和古代圣王,但是孔子本人就是春秋时代巨变的产物。 他仅有的政治和军事经历都表明,为了恢复秩序,此人崇尚霸道的军政策略。

在当时的宋国和鲁国,都有大量的殷商遗民。他们喜欢进行仲春祭祀等群交性崇拜,孔子就是他的父母激烈野战的成果。以如此粗犷的方式诞生的孔丘,性格里有着先秦时代热烈而积极的成分,不可能完全是一个抱残守缺的腐朽之人。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先秦的君子六艺中有两项是和军事有直接关联的

孔子年幼时,年迈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位父亲死前已经沦落为最低等级的贵族--士,他的死也让家里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所以算是贵族后裔的孔子,得以有机会从事一些底层的管理活动,并在各种场合参与实践,身体力行,积累了不小的声望。虽然孔子主张的是仁和礼。但是在具体的外交和军事层面中属于典型的霸道之策。

作为周礼的倡导者,孔子必然知道在贵族教育六艺中,射箭与驾车都是军事技能。他的父亲叔梁纥就是鲁国著名的武士,曾经在战斗中用双手擎起城门。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孔子本身还是武德的。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子路就是一个武德充沛的人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