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中国的枪炮比不上洋枪?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1548年,嘉靖皇上的官军与葡萄牙武装人员发生军事冲突,俘获了葡制火绳枪的成品与射手,同样开始仿造。官方宣传是“因得其传而造作,比西番更为精绝”,但实际报告是仿制品“不敢连发五、七铳,恐内热起火,且虑其破”,有严重的炸膛率。明朝官方因此放弃山寨西欧火绳枪,改为山寨日本火绳枪。

实际使用者的口碑是一切设备的最真实写照。在火器方面,大明最成功的前线将领,将本国自行研发的铳炮骂得狗屎不如,盛赞洋货和山寨洋货是救命的靠谱装备。1550年代的戚继光被大中华主义者捧成“神将”,而他的著作从不给国产原创火器留半点面子:“巧立名色,逞意浪造,皆不如式”。

当时北中国官军中常用的国产“快枪”,戚继光的评价是:“成造本拙,工尤粗恶,身短体薄,腹中斜曲,口面大小全无定制,不堪击敌。而铅子又不知合口之度……且柄短赘重,将欲兼持战器,则不能两负,将只持此器,则近身无可恃者。”简而言之,是设计愚蠢、生产质量低劣。

“快枪”的升级版“夹把枪”,戚继光的评价是:“即快枪也,但多一铁把,以备急时充铁棍之用耳。缘所制之人,洞晓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无一毫认真之心,不过卷成铁筒而已,腹内未曾用钢钻钻光,以致铅子不得到底,出口不直,铳身单卷成器,时有炸损,人手不敢托架于前。”简而言之,也是生产质量敷衍低劣,炸膛率奇高,使用者连托枪瞄准都不敢。

关于大明官军的官方配发子弹,戚继光也是满肚子苦水:“官给铅子大小不一,子大而铳口小,则子入不深,出口便落。子小而铳腹大,火药先铅子而泄,则铅子无力”,“(枪)口原是歪斜大小不一。铅子原不合口,亦尖斜大小不一。临时有装不入口者,有只在(枪)口上者,有(枪)口大子小临放时流出者”。子弹没有制式标规,粗制滥造,与火枪的口径压根不配合,射击时洋相百出。

而说起日本鸟铳、佛朗机大炮这些山寨洋货时,戚继光就好评连连:“此器中国原无传,自倭寇始得之,此与各色火器不同,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也。犹可中金钱眼,不独穿杨而已”,“此器最利”,“天下通有利器”。

火器发展前扬后抑的大清朝

戚继光有过将本国军火完全山寨欧化的设想,这一设想从军事效能革新上只能说是真知灼见。将近一世纪后的明末崇祯,徐光启在推销全由葡制大炮装备的青岛驻军方案时,可以说是接续了戚继光的愿望。

但当时朝廷的主事者很敏锐地将这个设想掐死:“无非骗官盗饷之谋……以朝廷数万之金钱, 供一己逍遥之儿戏”。翻译成白话,就是大明朝廷直到灭亡前一直清醒地晓得:欧化军队的成本,不是明朝的政体与经济机制扛得住的。

虽然青岛驻军全盘欧化的设想破灭了,但这一工程的前期效果仍然存在。登莱总兵辖区中有最多的葡萄牙火炮技工与炮兵培训人员,也有当时远东最整备的火炮部队。这些人对大明的忠诚度并不高于一般雇佣兵,如果大明朝廷不愿承担供养他们的成本,那么跳槽到满洲王朝就是必然抉择。

崇祯四年秋,也就是1631年,登莱明军大批哗变。1633、1634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率领变军及家眷,携带大批火炮火器投奔满洲。这些人就是大清汉军旗的初始骨干、“乌真超哈”重炮兵的核心,直接改变了当时东北亚的军力对比。

明朝灭亡前一年,辽东巡抚的报告承认:“酋以大炮百位排设而击,即铁壁铜墙亦恐难保……以物力言,酋铸百炮而有余,我铸十炮而无力……迄于今而铸炮造药十倍于我之神器也”。有前线经验的人也记载:“彼(指清军)之人壮马泼,箭利弓强,既已胜我多矣。且近来火器又足与我相当……目前火器所贵西洋大铳,则敌不但有,而今且广有矣。我虽先得是铳,奈素未多备。”清军重火器的实力已经达到十倍于敌,不论有无流贼进京、镇将倒戈,全胜入关都只是时间问题。

清初政府对于接受外洋事物其实并没有太多成见,毕竟对于开创时的满洲皇室而言,西洋天主教士的思想与技术并不比汉人儒生的更加见外。所以顺康时的天主教士,在推进中国军火技术上出力甚大。康熙一朝铸炮985门,其中南怀仁监督主制的有566门。

但雍正帝接班后,开始敌视与西洋人、耶稣教有关的一切事物。因为在接班前的夺嫡危机中,雍正帝的政敌们将西洋教士当作朝廷中可以团结的势力大加拉拢,自然在雍正帝的心目中,洋人就是勾结国内异己分子的境外敌对势力。再加上雍正登位后的“苏努教案”中,皇帝发现即使用死刑威胁,都无法迫使改信耶稣的近支宗室背弃信仰。中国皇帝对于威武不屈的信仰与宗教信徒,一直都无比仇视,认为这是对帝位的叛卖:居然有臣民胆敢认为宇宙中有不是皇上的最高权威。

从雍正朝开始,近古中国的火器制造又开始走下坡路了。雍正指示军人要不忘初心,“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火器在装备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为什么古中国的枪炮比不上洋枪?

1759年(乾隆年间)清军与回部交战的图绘。值得注意的是,清军骑兵无操火器者,而骑兵装备手枪、短枪在康熙年间已经是西欧的通例

雍正三年、乾隆三十九年、乾隆五十五年、嘉庆六年、道光四年,首都及各地的军方火药库多次发生火药弃毁、盗卖、轰烧死伤事件。

乾隆年间,从浙江到西域,各地驻军纷纷爆出克扣配发子弹、中饱制备资金的丑闻,士兵每年需领四十两铅子,但实得只有十二两。军事操演时,“止放空枪,仍开销弹丸”。

嘉庆四年,政府改造160门旧炮,结果发现改造后的新炮射程反而不如旧炮。道光十五年,广东铸炮59尊,试演时炸膛10尊,废品率达到六分之一。再过四五年,第一次清英战争就将爆发,引发从鲁迅至今无穷文人的火器与现代化之叹。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底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