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色彩和温度的关系早已有所总结,通常情况下认为以红色为代表的暖色系与温暖的主观感受有关,而以蓝色为代表的冷色系则与寒冷的主观感受相关。这种观念非常普遍,且被室内设计师和营销人员广泛使用――回忆一下水龙头上表示冷水与热水的两个标记颜色。
图源:Deva Elan
同时,这种观念也非常容易被解释。太阳和火往往带给人热的感觉,因此我们会将热感与它们共有的红色相互联系起来;海水、冰块和森林往往带给人冷的感觉,所以我们会将寒冷与蓝色联系起来。
《美国心理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在1926年的时候首先对色彩和温度的关系提出猜测,认为我们对于物体的温度感知受到其色彩的影响。这一猜测被称为“色热假说(Hue-heat Hypothesis)”,但当时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点。
图源:homesecurity
然而在色彩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推动其进步的关键因素未必是严谨的科学实验,而是上文这般的实际应用。一直到将近一个世纪后的2014年,来自NTT通信科学实验室的Ho Hsin-Ni博士和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才开始用实验验证这一假说,得到的实验结果却出乎所有人预料。
他们发现,相较于被实验人员用手触摸的蓝色物体,红色物体需要比蓝色的高0.5°C才会被实验人员判断为温暖。也就是说,蓝色物体更容易让人认为是热的。虽然0.5°C的差异并不是特别大,但是考虑到我们的手能够区分相差0.03-0.09°C的温差,这一试验结果无疑非常令人震惊。
更有意思的是,当实验人员的手被涂成红色或蓝色,并保持物体颜色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发现红色手所感知的物体温度更高。
图源:asianscientist
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当我们看到一个红色/蓝色的物体时,大脑会对它们的温度有了一个预期,这使得我们触摸蓝色物体时所感知的温度会高于预期,红色物体带来的温度感知会低于预期,也就会让大脑误认为蓝色的更加温暖。
而当用红色的手触摸物体的时候,大脑会错误地认为手已经很暖了,所以会觉得所触摸的物体很容易就会变得温暖;蓝色的手会让大脑认为需要更高的温度来“温暖物体”,这就使得大脑认知蓝色手所触摸的物体更难“变热”。
但无论如何,色彩的确可以轻而易举地影响大脑对于温度的认知,我们对冷暖的判断依旧不太靠谱。
当我们的大脑着手衡量一个物体的温度时,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多方位的。除了最直接的冷暖感受之外,物体的形态、质感、色彩等诸多因素都会向我们的大脑传递信息。而当大脑做出温度感知的结论时,总是无法忽略这些因素。
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对温度的感知永远只能是主观结论。而在影响温度感知的诸多因素里,情绪也会以它自有的方式发挥作用。
图源:pinterest
当我们说自己感到“心暖”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真的有可能感到更加温暖。一种解释是:积极的情绪将调动身体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更多、更快速的血液流量遍布体表,皮肤也可能变红,这将让我们感受到的体温从客观意义上升高,由此有了“心暖”的感觉。
除了这一层生理逻辑外,多伦多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在2008年做的一项实验中还发现了心寒与孤独之间微妙的联系。
首先他们将实验者均分为两组,要求一组回忆他们在过往生活中感到被孤立、被排挤的片段,另一组回忆美好的集体活动。接下来,他们要求实验者对室内温度做出猜测,结果发现:那些回忆孤独事件的实验者对室温的猜测结果比另一组更低。
图源:Russ Devan
而在另一项实验里,研究人员让实验者在电脑上玩抛接球游戏,并告知他们这是一个在线游戏,而实际上游戏的过程一直掌控在研究人员手里。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