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走了:怀念的人这么多,懂他的人有几个?

发布:2018-10-31 14:58 · 文化

金庸(1924-2018)走了。

94岁的大侠,随手带走了一个时代。曾经跟金庸有过一番论战的王朔说过:

“像我这样的年龄,每年都会有亲友去世,每个人去世对我都是一个打击,二十多岁时我所有朋友都在结婚生孩子,三四十岁时都在离婚,现在每年都要死几个,再往后只会越死越多,一代人终要前后脚死。”

金庸走了:怀念的人这么多,懂他的人有几个?

▲金庸。

总归《天龙八部》说得好: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1

其实,金庸早已“死”过一回。

1976年10月,金庸19岁的大儿子舜侠,在美国为情上吊自杀。接到噩耗的时候,52岁的金庸正在给报纸写社论。他强忍着悲痛,一边写稿一边流泪。后来,他一度想跟随儿子自杀:

“当时我有一个强烈的疑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忽然厌弃了生命?我想到阴世去和传侠会面,要他向我解释这个疑问。”

五个月后的1977年3月,金庸在单行本的《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写道: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生命的苦痛,纸上得来终觉浅,“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在经历至亲的离世后,他彷徨苦痛,几欲轻生,后来,金庸将自己一手创办的《明报》卖给于品海。有人说,那是因为于品海长得像他的儿子查传侠。

记者问及此事,金庸回答说:“理性上我没这样想。但他跟我大儿子同年,都属猴,相貌也的确有点像,潜意识上不知不觉有亲近的感觉,可能有。”

金庸走了:怀念的人这么多,懂他的人有几个?

▲金庸与长子查传侠(左一)、长女查传诗(右一)。

金庸沉浸在对长子的思念中难以自拔,一直到后来,他看到了《格林童话》里的一则故事。

故事里说,有一个妈妈,死了儿子,她整日以泪洗面,她去问神父,为什么她的儿子会死,能不能让他的儿子复活?

神父说:“可以,你拿一只碗,一家一家去乞讨。如果有一家没死过人,就让他们给你一粒米,你乞够了十粒米,你的儿子就会复活。”

那位妈妈很开心,就挨家挨户去乞讨,可一路乞讨过后,她才发现,原来每家每户都有亲人去世过,最终,这位妈妈一粒米也没有乞讨到。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