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

余淮失踪了七年,这时他面对优秀的耿耿是自卑的,特意穿了短袖衬衫出席同学聚会,这么多年过去对耿耿的第一句话是“你还好吗”。而后耿耿发现余淮的对勾纹身,强吻余淮,余淮又反抗拒绝。先撩后拒,什么操作?

对照原著,耿耿在医院给弟弟陪床,夜晚在厕所外面等弟弟,这时她在走廊碰巧遇到给妈妈陪床的余淮,开始余淮没有看清耿耿的脸,但是耿耿听出了余淮的声音,后来余淮发现是耿耿,他眼神一滞,呆住了,才反应过来,说了一声:“耿耿。”耿耿最终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笑着朝余淮点点头,而后扶着弟弟回到病房。八月长安接着写道:我没回头。不是怕看见他,而是怕他其实没在看我。

细腻真实。

原著里,最好的我们之间隔着一整个错过的青春。

书评(五):β,只有你做到了“Forever young”

如果要在“振华系列”里选出最欢快的一本,《最好的我们》无疑是得票最高的。我也一直以为,八月长安是一个擅长讲述大团圆故事的作者。因为她说过:生活已经不圆满,故事就不必再破碎了。看完《罗德赛塔西亚,请回答》,我才明白,讲述破碎的故事,是需要勇气的。

我读这个故事,看着“振华学子”从青春纯粹的少年人阶段成长到一路得到又失去、相遇又告别的社会人阶段,我明白,我们是一样的。

无论于他们或是于我而言,这种沉重的生命获得,同样需要勇气。

六周年纪念版新增的十万字《罗德赛塔西亚,请回答》,让我这个社畜在下班后一口气读到午夜,哭成泪人儿。

一、“人是浮尘,命运是风”

世界上没有永远,只有“无常”才是永恒不变的状态。

原来,β17岁时因车祸意外去天国了。

原来,徐延亮已经要迎接第二个孩子的出生了。

原来,韩叙在国外结婚了,却不是和简单。

但是,《同桌的我》(未出版)中的主角张小曼,一如往昔热血洒脱,而且对藤真仍旧念念不忘。

但是,耿耿依旧从事自己喜爱的摄影师职业,而且她的身边,有余淮。

走进振华中学七年了,我早已习惯(接受)了信誓旦旦地说要提前去另一个世界圈地的“包租婆”米乔的离去,习惯到甚至要思索一会儿才想起她的大名,就像徐延亮下意识只记得β而记不起蒋年年一样。

β陪伴我们从高中到大学,我早把她看作与我并肩作战的振华老友之一了。这个表面上大大咧咧却内心敏感、把情谊看得比前途更重的女孩子,在飞回振华想要陪伴失意好姐妹简单的机场路上,去了天国。

这个结局让我泪如雨下。

β永远停在恣意张扬的17岁,31岁的徐延亮走进了拥有老婆孩子房子车子的主流人生。一个脱离了人生的苦,却同时失去了人生的乐;一个找到了人生的乐,从而掩盖了人生的苦。

作为读者的我正走在苦乐并存的社会大道上,又能妄议什么呢?

2019年6月,《最好的我们》出了六周年纪念版,振华中学的主角们都走进了各自平行的时空,《罗德赛塔西亚,请回答》里有着他们完整的结局和新旧交替、悲喜交加的开始。

“抱着一个希望,总能等来另一个希望。”(P131)

我们人生仿佛也是一本书,当中有众多切切实实的“原来”和“但是”,却没有真实存在的“假如”。因为,世事无常。

“人是浮尘,命运是风,你不知道它何时起,从哪个方向来。”(P46)

β经历了人生的大风暴,永远退出了浮尘圈子,打入另一个世界;简单仍旧在人世浮沉,以一己之力抵挡着东西南北风,命运的风打击她却又眷顾她,让她和韩叙分开,却带来了有如太阳的舒克……

二熊也许想告诉我们:有完美有遗憾,有笑有泪,有失去有获得,这才是我们伴随疼痛的过分美丽的生命。

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的引力,是你”

八月长安在别册里花大量篇幅描画了“罗德赛塔西亚”的世界,写简单、钟曼、徐延亮、舒克通过做梦进入罗德赛塔西亚,披上互不认识的小马甲在游戏里并肩作战打怪升级,像极了亲密无间的几个少年人。

原创文章,作者:书评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398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