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成为自己

不过,梁博也说:“人们所推崇的情商、智商只是一种工具,人与人沟通还是取决于一个真诚的心。”

这也是我们在采访中真正感受到的东西。

Q&A

梁博:成为自己

Q=《Q》杂志A=梁博

Q01:你去《我是唱作人》的原因是什么,你当时和车澈老师是怎么沟通这件事的?

A:其实我觉得我们还是从听音乐开始,因为我觉得这个是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当时是在录音棚里大概给他听了几首歌,就是下一张专辑里的歌,他还挺喜欢的,我觉得这个也可能还是因为我的音乐让他有感触,然后促成了这件事。

Q02:《我是唱作人》毕竟是一个真人秀,参加之前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A:我怕它让说很多话,讲很多故事。现实来讲的话,还真是就没有人管我,这个所谓的真人秀是你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你想说的你可以说,然后确实是完全真实的。我担心的是我要表演成另外一个人。

Q03:现场有101位大众评审,你能感觉到这些人在审视或者说在评价你的音乐吗?你有这种意识吗?

A:我有这种意识,我有这种感觉,确实是101位音乐评审,当他们被赋予评审这个身份的时候,他们以一种审视的眼光看你,当然这个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我觉得我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你会看到有一些人在这一场把票投给了你,他在下一场投给了别人,所以说这个也能说明他的客观。而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我上台表演的那几分钟。你不是评审,你是听众,你再严格再刁钻,你也会在那一瞬间投入音乐。当然当音乐声停止之后,你会再回到你评审的身份,你想去审视一个人的话也是OK的。对我来说,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去改变一个人的角色。

Q04:当听到一些批评意见,你会有情绪吗?

A:怎么说呢,就是赞美我都没有那么强的感觉,更何况批评。有很多人把你夸得天花乱坠,那个都没有让我多么兴奋,因为其实我的音乐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还是挺清楚的,所以在这方面也许有一点寡淡。那些网络上过度的解读、分析、赞美,我都没有什么感觉,所以批评我就更没有什么感觉了。

Q05:上学的时候你是那种很不起眼的学生吗?

A:非常不起眼,就是普通的学生,可能有一点小才华,会画画、会音乐,跟我好的那些同学也都是相对来说比较简简单单的,那时候我也不打架什么的,也没有跟那个班级里的所谓的帮派在一起,所以在那个时候我自己内心里就有很独立的一个世界,我不是想故意让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因为我觉得那样很累,我喜欢的东西可能被大家拿出来以后,会跟别人有些不一样,所以我确实是在自己的一个形式标准、一个世界里面去追求我自己想要的东西。

Q06:在表演的时候,如何抛弃自己的输赢心?这感觉很难。

A:其实不难,换句话来讲,你如果真的很计较得失的话,你也应该计较在自己的表演状态上,如果你不好的话,你再计较得失也还是会被淘汰的,如果你好的话,你计不计较你也会留在这里,我觉得这个是肯定的。我不在意输赢,但是我非常在意这一场我表演之后给所有的听众的感受。

Q07:从什么时候起音乐取代了画画?

A:其实很小的时候,画画跟音乐这两项是我最爱的,音乐我一直都喜欢,包括我接触美术以后,在画室里边画画边听歌,可能就越听越入迷。但是真正喜欢音乐还是从有了吉他开始,有一个乐器在自己的生活里,那种冲击力对我来讲是没办法用美术去比的,那个冲击力太强了。在我的记忆中为数不多的清晰画面就是,吉他放在那儿,我拨弦的时候,那个声音给我的是特别酷的感觉,冲击力太强了。因为现在那种吉他已经没有了,就那个声音,弦的那个声音。那个时候其实没有什么意识,就太喜欢了。

Q08:作为黄家驹的歌迷,你觉得黄家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人们印象中的Beyond就是黄家驹,Beyond之所以是Beyond,是因为黄家驹,Beyond精神就是黄家驹这三个字。(记者:你觉得他会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他是什么性格的人。(记者:为什么?)因为他让我了解的是音乐,我没必要了解他。

Q09:之前看黄贯中的一个采访,他说家驹有一个特点,他会把很多音乐都归纳到流行音乐里,所以我想问你觉得摇滚和流行音乐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A:如果这个真是他说的,我觉得我还挺荣幸的,我跟他想法一样。

Q10:你觉得网上的这种舆论在你身上好像附加了好多的光环、意义?

A:对,我觉得不管是好或不好,人都免不了被过度解读,或者说被过度赋予一些东西,但是你没办法避免。我从2012年被大家认识到现在,所承受的最多的就是过度解读。

Q11:你说“人生免不了被贴标签”,怎么理解这句话?

A:因为人有的时候给你贴标签,是不假思索地贴标签。包括社会当中有一些舆论,有很多公众号的转发、微博大号的转发,包括一些文章……他们写文章的出发点是“我有表达欲”和“我要表明我的观点”,甚至也可以说是为了一些存在感,可能并不是知道了某些事情的真相。我不喜欢,但我习惯了。

Q12:我觉得你是一个非常有自我的人。

A:对,“自我”是很重要的,因为我是一个被拍摄的,所以我的自我会被观察面放大。但如果我是一个摄影师在拍你,那么我的这种自我可能会被你称为“厉害”,(大家会说)这个摄影师非常自我,真有想法,可是一个被拍摄者为什么不可以自我?其实所谓自我不自我,无非是看谁来表现。很多东西现在不是好和坏的问题,就是可能还不够自我。

Q13:为什么节目上半段的末尾唱了《你会成为你想的那个人》?

A:我觉得情绪到了,可能算是自己的一场演唱会或者演出的一个中后场。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4546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