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那个张柏芝!
张柏芝人设崩塌的第7天。
事情的导火索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她在《天天向上》节目里说自己很会做饭,但是被大张伟问及,儿子分别喜欢什么菜?却始终顾左右而言其他。
大张伟不依不饶地反复问了几次,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最后还是闪烁其词地说:“谢振轩喜欢白米饭,谢振南喜欢汉堡包。”
她还扬言说自己从来不吃肉:
没想到,紧接着就被网友悉数扒出吃肉的证据,事实面前,张柏芝的民众诚信再一次受到剧挫。
此后她的那些奇怪言论陆续被爆料出来,诸如越不洗脸越皮肤好:
不吃宵夜睡不着,而且还越吃宵夜越瘦:
更有连续在床上睡了16天,家人定时帮她敷面膜。
拍戏越拍越兴奋,连续三个月没有睡觉。
这样在媒体面前口无遮拦,说大话全然不经大脑,人设崩塌也是必然的。为了反击公众的质疑,她再自己的社交软件上先后晒出“人言可畏”的字样和自己给孩子做饭的视频:
没想到却越描越黑,引来了更大一波的嘲讽:
张柏芝到底怎么了?她真的如大家所言那么不堪吗?一个说谎的骗子,一个癫狂的疯子?
我觉得其实并没有,说到底这都只和她个人的习惯有关――她很喜欢夸大其词。就是明明是件小事,却要添油加醋地夸大十倍来表达。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说,她是典型的付出型人格并且伴有极其严重的表演型人格障碍。
这要从她的童年时代讲起:张柏芝的原生家庭很混乱,爸爸是香港油麻地有名的“古惑仔”,混黑社会,喜欢打架和赌博,人称“江湖猛人”。
在张柏芝19岁出道的那一年,她爸爸欠下巨额赌债跑路了。
黑社会的人找不到她爸,就逼着她父债女偿,张柏芝是一边哭着一边吓得瑟瑟发抖召开记者会,说一定会帮父亲还债,还有几个大哥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这个事情才算过去了。
而她的妈妈是中英混血,也可谓气质美人。
她没有一个正当的职业,喜欢混迹于男人之间,人称“交际花”。
在张柏芝9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但是妈妈接连又嫁了3次,在张柏芝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听到妈妈又谈新男友,又嫁人的消息。这导致张柏芝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有很多。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她是缺乏关注与爱的。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不被父亲所爱,为了让父亲注意到自己,她不惜扮成小丑,做鬼脸,这样她才能得到父亲的一个笑脸。这就是表演型人格障碍。
张柏芝也是一样,从小不被父母关注,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她在13岁的时候,就去酒楼、KTV里面当服务员,甚至还当过短期粉刷工,把全部赚回来的钱都交给父母。
她按照父母的期望,去“表演”自己。这样的性格形成以后,其实很难去纠正。所以她会把谢霆锋私下里情人节送她什么礼物,迫不及待地放在社交媒体上炫耀:
离婚以后,她经常拍些孤儿寡母的照片放在公众眼前博取同情:
表演型人格障碍就是缺乏关注的表现,当她没有在原生家庭得到自然的充分的关注,特别是像她这种生下来就收获如此美貌的女生,会比常人感到越发的不平衡。于是下意识地表现得惊世骇俗,或者把平常的事夸张刻意放大,也是因为偶然的机会使她们知道,这是可以获得足够关注的一种途径。
张柏芝少女时代即以演员身份出身,在媒体、观众的众目睽睽里,养成这样的人格似乎并不难,何况她有一个那样的家庭。几个同母异父的姐弟之间,要想得到更多的爱,也许只有更强烈地表现自己。
而强烈的情绪化使她在情绪上头时如醉酒般放出自以为是的豪言壮语。其实自己可能情绪过了就忘了,但是在那一刻,她就是按捺不住要成为焦点的心。
付出型人格来源于孩子的本能地渴望被双亲所爱。所以当她们偶然发现自己表现得乖巧顺从懂事就能获得父母赞赏时,她们便容易误会这是获得爱的方式。
以至于长大成人后,她们误以为这是获得爱的最“正确”的方法。
很多女孩都是这样,别人对她一点点好,她就恨不得把心都挖出来给对方,奋不顾身地付出。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4603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