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集印象:《寡妇》开局平平,《互怼特工》打发时间,《威尔逊夫人》让人回味

诊断:扩充一些私人生活上的故事,并且尽量给其他几位主演也增加一些比重

我即黑夜 I Am the Night

首集印象:《寡妇》开局平平,《互怼特工》打发时间,《威尔逊夫人》让人回味

首集印象:75/100

“《神奇女侠1984》到来前,Patty与Chris一起鼓捣的小项目”

首集印象:《寡妇》开局平平,《互怼特工》打发时间,《威尔逊夫人》让人回味

《我即黑夜》是之前TNT开发时的明星项目,导演Patty Jenkins仍带着《神奇女侠》的余威,Chris Pine则是久违的电视剧演出。然而,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就像当年集结了三位势头不错的演员的《沉默的天使》一样,《我即黑夜》开播后并未在口碑和收视引起什么有效的反响:在Metacritic的媒体综评上,由于大多数媒体已经提前收到了全6集的内容,综评仅有59分不够及格;而收视上也在0.2到0.4的低位徘徊着。虽说本剧作为迷你剧,播完就算完成使命;但是和《沉默的天使》一样,“年代剧+查案+温吞叙事”的组合始终不能让观众入戏,更何况TNT过往多主打情节轻松的罪案剧,如此奇特的节目定位,自然无法满足目标观众了。

还好,在追踪这部剧的时候,发现出彩的地方也算可圈可点。第一集中,作为带出主人公与“黑色大丽花”之间联系的一集中;颇为扎实的两条线齐头并进:原著中Fauna详述了自己在彼时种族关系仍然紧张,自己作为黑人养女又身为白人,在学校以及生活中遭遇的身份认知和探索,这是“悬念解决”以外本剧一个很大的着墨点。她与养母“Jimmy Lee”的对峙以及从中发现自己的身世之谜成为了促使其前往洛杉矶的一个重要机缘。而另一边,Chris Pine饰演的Jay本来只是在沙滩上***下八卦,行事不循规蹈矩经常犯规的八卦记者;但却始终忘不了自己在当时写作的一篇关于George Hodel的报道,从而挖掘者真相,最终被严刑拷问以及遭遇劝阻,原本平行的两个人最终在之后的过程中逐渐相交,最终慢慢找到了当年Elizabeth Short的遇害事件。Fauna的部分是完全基于原著的,而Jay的角色则是虚构再创作的,很高兴看到剧集在专注Fauna的成长之路以及种族运动的大背景时,Jay的设计同样足够丰富―他没有足够的职业道德,还受着PTSD的折磨,更是那个时代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首集印象:《寡妇》开局平平,《互怼特工》打发时间,《威尔逊夫人》让人回味

丰富的角色铺垫让《我即黑夜》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但一定要说的,就是本剧在叙事节奏上实在有些缓慢;再加上其本质为悬疑剧的属性,必不可少的夜晚和黑暗画面实在太多,在追看性和7411性上显然差了一截。然而,本身“黑色大丽花”事件也注定是历史悬案,剧集除了能够尽可能提供Fauna的视角以外,在其他方面都显得无能为力。能够让人坚持下去的是从配角“Jimmy Lee”Golden Brooks再到Connie Nielsen(“Corinna”)、Chris Pine(“Jay)等人的演技,以及在气氛上的烘托和营造的当时故事背景的气质(前几集的背景足够抓人,无论是突出洛杉矶白天时的阳光,还是夜幕降临时被肃杀气氛包裹的“罪恶之城”)。该剧注定只能是近年来翻拍各路有名案件,并进行戏说改编的“事件剧”,纯粹当作是《神奇女侠1984》明显回归前的预热了。(@吉尔伯)

肮脏约翰 Dirty John

首集印象:《寡妇》开局平平,《互怼特工》打发时间,《威尔逊夫人》让人回味

首集印象:75/100

“缺乏爆款潜质的主妇肥皂剧”

首集印象:《寡妇》开局平平,《互怼特工》打发时间,《威尔逊夫人》让人回味

这部Bravo出品的8集迷你剧一次性获得了两季的订单。第一季的故事改编自洛杉矶日报调查记者Christopher Goffard主持的同名播客,讲述了富有的女室内设计师Debra Newell与一名叫John Meehan的男子的“浪漫爱情”随着John的真面目被揭开的过程走向失控的故事。对于真实的犯罪故事,人们总是颇有兴趣,再加上大火的同名播客、《绝望的主妇》编剧Alexandra Cunningham操刀、魅力帅大叔Eric Bana主演,以及近些年来堪称电视圈劳模的Connie Britton加持,可谓是饱受期待。

第一集用独白穿插场景与富有暗示意味的空镜开篇,让不知道故事背景的观众都从一开始就清醒地明白这不是什么单纯的浪漫爱情故事。所以在看到Debra不顾女儿的劝阻,一步步走入陷阱的时候,观众难免会认为Debra智商下线,不值得同情,甚至产生一种“我一眼把这部剧望到底”的感觉。但客观来看,第一集的叙事节奏其实把握得不错。以二人的感情发展为主线,加入了Debra家庭成员们对这段感情的看法和John之前生活的片段,既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展现了Debra走进陷阱的历程,也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线。缺点在于缺少反转和悬念来吊住观众的胃口。所幸,第一集的不足在后续两集中有所改善。随着John的黑暗面和温柔面不断展现,已经有所觉察的Debra未有勇气能当机立断地离开也能够被理解。同时第一集的伏笔逐渐摊开,从他人角度切入的戏份变多,John遇见Debra之前的人生轨迹也渐渐展露,透露出一些“真香”的意味,令人好奇John这样的人是被怎样的际遇造就,Debra能否成功脱离控制。或许这部剧就是传说中那种“熬过前几集就好了”的剧吧(本剧收视顶点的确出现在第七集)。但是也不是所有问题都随着剧情进展有明显改善,比如一些人物的塑造。Debra的家人们,尤其是两个女儿,似乎更多地是推动剧情的功能性角色而非关心母亲的人。同时Debra本人的性格塑造也显得太单薄了些。如果这段关系可以写得更为细致一些,母女的形象也会相对饱满一些。

首集印象:《寡妇》开局平平,《互怼特工》打发时间,《威尔逊夫人》让人回味

有真实案件改编的美剧有《美国犯罪故事》珠玉在前,它的叙事节奏和多角度切入案件都做得不错,并且人物形象饱满,性格也突出。相比之下《肮脏约翰》的首集则并未让人一眼看到“爆款”的潜质。但是观众看剧的时候一定会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己是否能够及时看穿并远离像John一样的人,也很可能将自己的某些经历与Debra的遭遇,或者是家庭成员的遭遇联系起来。这种真实案件的改编剧集,引发共鸣的能力比名人罪案改编的《美国犯罪故事》是要强一些,这或许是这部剧的收视还不错的原因(更何况其肥皂剧的叙事和主打“罪恶快感”的气息本身就更对收看Bravo各路主妇真人秀节目的目标观众)。对于后续的故事,当作一个防诈骗与防心理控制的案例,或者一个了解心理扭曲成因的案例来看或许还不错。从播客改编成剧集,形式的改变其实并没有为这个故事添彩多少。所以首集印象的最终得分75分是70+5的组成,+5是第二三集拉回来的一点,但是现在剧这么多,也不是每个观众都有耐心看完第二集的。(@LC)

与敌共谋 The Enemy Within

首集印象:《寡妇》开局平平,《互怼特工》打发时间,《威尔逊夫人》让人回味

首集印象:70/100

“女性版《罪恶黑名单》”

首集印象:《寡妇》开局平平,《互怼特工》打发时间,《威尔逊夫人》让人回味

无独有偶,NBC也在这一周推出了新剧,并同样给予厚望,把一周最好的时段―“周一十点,后《美国之声》”让给了这部《与敌共谋》。1.2的成绩在整体萧条的现在显得不上不下,仍需时间检验。但期望是相同的:《互怼特工》是ABC想要复刻《灵书妙探》的尝试,《与敌共谋》则更加摆明了想要一个女性版的《罪恶黑名单》。同样是似乎罪不可赦,游走在道德边缘的主角人物;同样是被囚禁数年,最终答应合作的动机。女主人公Erica相较于《罪恶黑名单》“Red”登场时,多了一份女性上的温柔―她为了女儿,做出了选择与牺牲。或许会多多少少对于她接下来的故事显得稍微共情一些。在和关押拷问自己的FBI特工Will的关系上,两人的关系除去更大层面的泄密以外,Erica也是造成了Will未婚妻被害的元凶之一。从互不信任与激烈对峙,再到决定搭档合作,背后的动因是美国每年在不断增加并且潜伏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叛逃特工。看似有着深刻矛盾的两人,必然会为了这个使命协力做事。私怨、公仇还有整体的安全,本剧一开始就显得基调凝重很多。

只可惜,这样宏大的命题上显得完成度较为一般。《罪恶黑名单》让人略微生厌的原因是除去James Spader以外,其他的人明摆着成了智障,最终都被其摆布。本剧同样有着这个很明显的弊病,整集的核心都给了女主角的回忆、自省到最后的“指点迷津”,其他人显得存在感太弱,在气场上没有形成不分高下的平衡感。

首集印象:《寡妇》开局平平,《互怼特工》打发时间,《威尔逊夫人》让人回味

首集最满意的莫过于Jennifer Carpenter的表演,从《嗜血判官》再到可惜的《永无止境》,诠释情绪戏和硬朗形象的“女madam”人物有着肉眼可见的进步。与她搭档的Morris Chestnut虽然不够出彩,但同样与Raza Jaffrey、Noah Mills组成了“可口的”型男调查团。【No judgement here 对于一部戏来说,演技和颜技都是重要的,嗯。

有趣的是,《互怼特工》谈到了FBI和CIA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引起的摩擦;《与敌共谋》同样有一个类似的话题。更不用谈两部剧还惊人地把男演员都取名为Will。在当今“电视顶峰期”的噱头下,这样高度重合又缺乏用心的设计实在是屡见不鲜。如果偏爱轻喜剧并且更加青睐单元剧类型设置的剧迷,前者会更加适合;而更喜欢连续剧的剧迷,则会在后者找到一点满足。而两部剧都要看的话,建议还是打开《灵书妙探》和《罪恶黑名单》吧,它们会更加精彩一些。(@吉尔伯)

问题:人物形象较为单薄,情节设计稍微简单

诊断:增强FBI部分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4835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