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有比《银翼杀手》、《阿基拉》的2019更好吗?

《阿基拉》里的战后,暴力并不曾消失,而是换了一种面貌出现:

强权政府拿小孩子做试验研究了几代人的所谓“阿基拉”武器,实际上隐喻的便是核能量。它被称为“神力”,潜藏在人们心中,既可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

现实有比《银翼杀手》、《阿基拉》的2019更好吗?

?《阿基拉》

年轻人们对校园和学习提不起兴致,他们在破败的学校里涂鸦、逃课,沉浸在街头的帮派斗争、团体飙车中,没有希望、没有未来,有的只是感官刺激;

反对派们像60年代的青年运动一样走上街头,对抗政府、反对强权,你以为是未来的希望,其实他们只是被在野党政客利用的可怜对象。

所以当最后,来自底层的少年最终获得阿基拉“神力”,他并没有如愿成为救赎世界的人,反而用膨胀的力量再一次毁掉了世界。

现实有比《银翼杀手》、《阿基拉》的2019更好吗?

?《阿基拉》,“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的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

集权政治、人民麻木、暴力丛生、法律式微、阶层割裂、社会矛盾尖锐,这是大友克洋《阿基拉》的2019。

上世纪赛博朋克作品对未来如此悲观,因为那是怎样的一百年啊:两次世界大战、核爆的发生、长达几十年冷战的对峙,似乎每一次科技进步带来的都是毁灭性灾难。

所以有人说,赛博朋克是“高科技、低生活”,是“街头平民的生活在压倒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下被摧毁之后,用技术来反击、以实现个人自由”。

赛博朋克对科技是有期待的,但又是不信任的。

想来,个人计算机在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82年,它成为了《时代》的“年度人物”。

同样是在82年,《银翼杀手》上映,《阿基拉》的漫画开始连载。

威廉・吉布森代表性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84年出版,另一个关于现实挣扎、网络空间明亮的故事。

现实有比《银翼杀手》、《阿基拉》的2019更好吗?

?阿西莫夫

也同样在84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应《加拿大星报》的邀约,写下了对未来2019年的预想,他这样写道:

要想象2019年世界样子的话,占据我们脑海的必定是这3个想法:核战争、计算机化、和太空利用。

如果美国和苏联在现在到2019年这段时间内对仗的话,那就绝对没有讨论那一年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必要了。因为我们,或者我们的子孙后代,太少人能活到可以精确描述那时候的悲惨情况了。

因此,我们不妨假设那时候没有核战争然后继续,当然这个假设未必可靠。

计算机化无疑会必然延续下去。计算机对于工业化国家的政府及全球工业已经不可或缺:现在正开始在把千家万户当成自己的家。

作为不可或缺的副产品,移动的计算化物体,或者叫机器人,已经涌入到工业界,并且会在下一代的过程中,渗透到家庭里面。

这也是《银翼杀手》和《阿基拉》的2019主题:核战、重建、未来高科技的AI化和人心灵的虚空。

现实有比《银翼杀手》、《阿基拉》的2019更好吗?

?《头号玩家》剧照

2019,现实有比《银翼杀手》、《阿基拉》更好吗?

可以掌控一切、渗透每个角落甚至操纵政府的世界性科技类大公司;用虚拟现实入侵大脑、让所有人上瘾的电子空间;

依赖网络和高科技,实际处在贫富差距巨大背景下的低端生活;沉迷虚拟社区而几乎没有社交生活的逃避主义式赛博青年...

看似很遥远,其实这么近。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4874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