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广告分成是影片付费期结束转成免费播放后,制作方可以通过广告分成的合作模式继续在爱奇艺获取收益。

所以爱奇艺的片方分账收益公式为,片方分账收益=有效付费点播量×内容分成单价+广告分成+营销分成(如有)

和改版前的优酷相同,爱奇艺也是以有效VV来计数统计;不过它的分账模式更加简单,除了A/B档资源特有的营销分成之外;内容单价播前由人工评估来决定,有效VV的数量越多,片方所获得的收益便越大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今年10月1日,腾讯视频也启用最新的网络电影分账模式。新的分账规则下,原有的“有效付费点播量”被“标准付费播放量”(付费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记为一次标准付费播放)取代,并增加了会员拉新激励收益。

鉴于合作模式上,腾讯视频推出成片合作类和项目合作类两类分账模式,在这里,我们只谈前者。

成片合作类影片的分账公式非常简单,即(标准付费播放总收益+会员拉新激励收益)×分成比例,其中标准付费播放总收益=标准付费播放量×定级单价×(1-相关成本)。

优酷网络电影分账新规解读:让收益生死与“绝对流量”脱钩

汇总来说,成片合作类影片分账总收益=【标准付费播放量×定级单价×(1-相关成本)+会员拉新激励收益】×分成比例。

在腾讯视频给出的相关资料中可以了解,对于成片合作类影片,合作方的分成比例最高可达100%,平台不再设置分账比例,最终受益只与影片的播出效果有关。

不过,在腾讯视频新版规则中,也有几点不明确的地方。一是S~C级别的作品具体内容单价不详,二是相关成本具体是什么,又是如何计算的,仍然未曾曝光。

新规拟算,收益“生死”和会员基数“脱钩”

说完各家的分账规则, 我们不妨以规则较为清晰的两个平台――优酷和爱奇艺――为例,拟算一下,同样一部时90分钟的头部作品,在优酷、爱奇艺获得的分账收益分别是多少呢?(纯分账收益,不算拉新奖励与营销分成)

由于每个平台的计算基数不同,影视Mirror选取了今年上线比较火爆的十余部影片,总结得出以下换算规律:爱奇艺的播放总量和有效付费点播量之比约为8.5:1,优酷播放总量和有效观看时长数比为9:1

另外,由于平台特性和起步时间不同,相同的作品登陆不同的平台,相对应产生的播放量也不同,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两家头部作品的流量比进行了换算

对于优酷而言,一部头部作品播放总量约5500~7000万,其内容定级为S档,内容单价6元,则其片方收益为:

6×(611~778万÷1.5)≈2444~3112万

对于爱奇艺,一部头部作品的播放总量在8500万~1亿,爱奇艺定级A档,内容单价为2.5元,其片方收益为:

2.5×1000~1176万≈2500~2940万

可见,综合考量竞争环境,在新分账模式下,只要是符合网大创作规律的优质内容,在爱奇艺和优酷两家平台所获收益相差并不大。也就是说,只要定级合理,平台之间用户基数的差异,并不影响作品的分账规模

当然,这只是个理想化的假设。

因为,每个平台的用户都有着不同的内容消费倾向,仅从题材上来说就存在很大区分:爱奇艺的用户可能更喜欢悬疑、奇幻、动作,而优酷的受众则偏爱冒险、动作、爱情,至于腾讯视频的观众,则更倾向于剧情、喜剧、古装。网络电影的发行,自然要将这种用户集群效应考虑在内。

不过,从这次优酷的分账规则调整中,我们还是能读出平台的主流引导趋势:为了在网络电影“出圈”前夜积攒留得下、传得开的样板作品,去眼球化、流量化已经成为所有平台的共识。

网络电影也是电影,只有向着这一目标的创作,才能在新环境下长久立住。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4984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