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喜剧为什么总是笨贼一箩筐?

冷战思维、劳资矛盾、麦卡锡主义,还有接下来的越战泥潭、民权运动。

面对传统真理遭遇质疑的无所适从之背景,对现实采取嘲笑、讽刺和幻想,荒诞而非理性的黑色幽默出现了。

《第22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第五号屠场》都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作品。

《第22条军规》中一个经典的悖论是: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

黑色喜剧为什么总是笨贼一箩筐?

?1970年同名电影《第22条军规》剧照

《第五号屠场》中,毕利无论描述多血肉横飞的惨状,都是一副轻松、戏谑的口吻:就这么回事。

当这种流派的荒诞精神被盖・里奇、科恩兄弟、昆汀、马丁・麦克唐纳等导演用到电影中――

就有了把痛苦与欢乐、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黑色喜剧。

黑色喜剧为什么总是笨贼一箩筐?

《低俗小说》开头,一对日常吃着早餐、打情骂俏的小情侣吃完饭就突然决定当场打劫了。

《疯狂的赛车》里,那对农村出身的笨蛋杀手二人组贡献了不少金句:

比如“干一行爱一行,有胆量才能有产量!”再比如为了卖弄专业,没看清目标照片也要烧了的“不烧不专业”。

《无名之辈》里的章宇和潘斌龙,一瘦一胖,一冒失一冷静。

章宇野心大,处处强调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潘斌龙附和打的圆场里,都是浓浓的兄弟情义,还有傻气。

黑色喜剧为什么总是笨贼一箩筐?

?《无名之辈》里的章宇和潘斌龙

笨贼总要一对,笨劫匪和笨杀手同理。

这已经成了黑色喜剧不成文的标配。

早时,黑色幽默文学搞得都是死亡、战争、犯罪等严肃题材;黑色喜剧嘛,自然不会放过类型片。

犯罪片、强盗片尤其。

在传统强盗片中,杀手和强盗往往是英雄传奇,他们目标明确、手法犀利,或喜欢劫富济贫,或人格魅力爆棚。

黑色喜剧也是略带夸张地描绘这些人的犯罪活动,但不再是充满激情式的。

他们更接近普通人,甚至更傻些,更荒唐可笑。

《买凶杀人》里的杀手怕老婆,《两杆大烟枪》里的笨贼偷错了目标,才搞出了后来的一系列错乱;

《疯狂的石头》里的杀手最后阴错阳差杀死了自己的雇主,《无名之辈》里的劫匪连逃跑用的摩托也能搞飞。

黑色喜剧为什么总是笨贼一箩筐?

?《疯狂的石头》里的大盗麦克,看起来很专业,结果全是笑话

这些笨贼组合的出现,都以极其戏谑的方式颠复了以往经典犯罪片里的“英雄”式匪徒。

而且,制造了独属于他们的笑点。

《两杆大烟枪》里的蠢贼不仅没偷对枪支,还被对方老头子把爆炸头打开了个花愣在那里。

黑色喜剧为什么总是笨贼一箩筐?

?《两杆大烟枪》里头发被打爆的蠢贼

《无名之辈》里的两位不仅抢了半天的手机模型,还被逃跑遇到的残疾叼女人制得个服服帖帖。

要说,使用蠢贼角色来制造笑点,早在50年代英国的伊灵喜剧中就已经这么做了。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5076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