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毒妇》:猪精老女孩儿波莱特
我曾见过嘲笑六十岁老太太化妆穿高跟鞋的,也曾见过质疑二十岁小姑娘挎名牌包包开跑车的人。星巴克的咖啡、图书馆的书、艺术馆的展,在他们看来就是虚伪、装的表现。
谁说,人生就该有一样的容颜?
电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波莱特内心的几个矛盾。一方面嫌弃着黑人女婿,一方面又向黑人神父忏悔着;一方面责备着女儿的婚姻结合,一方面又在不断的磨合中接受了女婿、外孙;一方面迫于生活主动加入贩毒团伙,一方面又坚持着自己的准则“绝不售卖含大麻的蛋糕给小朋友”。
这种心理上的矛盾,让电影的故事充满可读性,也让故事讲起来更有趣、有意义。种种矛盾之下,波莱特这个角色也有血有肉、真实鲜活了起来。
她有人的劣根性,也有人的光辉面。这种种矛盾,增添了电影的可观性,也使得她形象生动。
猪精老女孩儿波莱特的奇葩三观,
抵不住观众对她人格魅力的欣赏。

关于这部电影的三观,不做太多评论。但,无论电影的三观如何,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波莱特的幽默、优雅、优越感,是典型的法国印象;她的毒舌、奋斗、反抗,是现代女性的群体画像;她对女儿一家的态度转化,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母亲的内心剖白。
她有白人的优越感,因此对黑人女婿充满了排斥;她有西方人有所信仰的特性,所以在面对黑人神父时又极为虔诚、谦逊;她有一颗藏在坚硬外壳下善良柔软的心,所以得知外孙被绑架后设法营救,有自己的原则。
电影毕竟是艺术,所以波莱特得以有个happy ending。若是要用道德或者法律来衡量,那么当她主动走向贩毒时就应该被制止,更不应该在被拘捕之后因为大麻爱好者的抗议而获释。影片最后,四个老太太、邻居小老头来到了大麻合法化的荷兰,开启了一家太空蛋糕店。
波莱特之所以备受喜欢,大抵归于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
她有信仰,有原则,会为了生活奋不顾身的努力,也会因为内心的善良和底线去忏悔、自省。即便窘困,她依然对生活葆有热情和仪式感。
热情和仪式感,可以让一个人的生活拥有最起码的体面和气质,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自省和底线,足以维持一个人内心的纯正和善良,或许曾为生活妥协服输,或许现实利己 ,但拥有底线和原则的人始终是有良知的、善良的,是不大可能会走上歧路的。
我想,这部电影所要传达的是几组关系相互平衡下更深层次的意义。
譬如,人种歧视的消除。无论什么样肤色的人种,都应该获得同样的对待和尊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人。“We are common .”
譬如,母女关系的破冰和经营。不可否认,在我们都迫于生计时是会忽视情感上的维系,但请记得无论何时我们都该给予所爱之人该有的沟通、耐心和爱,我们都应该付出爱。
譬如,坚守内心的善良和底线。有时候,我们在阻止罪恶的时候,也是在自救。我们在维护他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维护自己。
再譬如,不对糟糕的生活妥协,不对自己的生活设限。人生,应该是攥在自己手里的。
如果,不能让皮囊停下苍老的步伐,那么,就让内心的苍老停止。
Then,谁还不是个猪精女孩咋滴?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5472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