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之恋

发布:2019-10-25 20:14 · 百里

她约他再来,数日后,他来了。她决心奉献自己的身心,他却说:“我不能再见你了!”

刘颖西叹息,为什么刚刚找那失而复得的,却又要失去?

鲁藜却没有了愤怒和叹息,他认命了,他要去板桥农场劳动教养了。

1963年解教,到天津拖拉机厂,既然是作家,便发挥特长,当了文书。

“文革”开始,投笔从运,挨批斗、扫厕所、掏阴沟。不久,又被送进军粮城农场,劳动改造。

那年头,不怕被人遗忘,就怕被人惦记,江青的一句:“鲁藜怎么还没死呀?”便把他打入18层地狱,差一点被打死。

同时,他把劳改犯的那一点点生活费,一分分集起来,给女儿寄去,夜里捏着破钢笔,写了一封又一封信,却石沉大海。

久而久之,他明白了儿女已不认他为父了!

在“死去活来”中,竟也“光阴荏苒”。鲁藜当反革命24年了,他65岁时,平反。41岁中断的“创作高峰”,65岁时继上。

24年,谁说鲁藜不写诗?他写,只是写过以后,用一根火柴当邮资,寄给自己的父母了。如今,他又可以在阳光下发表作品了。

《补白集》见报了。他没有想用诗召唤什么人,王曼恬两年前去世了,儿女与他之间,久未通信,他们是她的儿女,而不是自己的儿女了。

然而……

一个天津市普通工人的家。妻子和女儿说说笑笑地准备着晚饭。丈夫回来了,把当天的《天津日报》放在桌上:“你老师发表作品了!”

“什么”妻子漫不经心地随口问。

“鲁藜呀!《补白集》!”丈夫说。

“鲁藜……”妻子拿过报纸,却是一片模糊,看不清,什么也看不清,除了那名字。

“别哭,颖西!”丈夫安慰她,“想办法去看看他……20多年了,不易呀!”

询问,《天津日报》答复:鲁藜在军粮城。

奶粉、麦乳精、鸡蛋、水果,刘颖西跋涉了一整天,到了军粮城:“鲁藜落政策回天津了!”没有地址。

找,写信,询问,直到一年以后,联系上了。忘年交的一对朋友见面,已是22年以后了,鲁藜66岁,刘颖西42岁。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底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C) 2017 - 2025 圆叶文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