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百年(五):昙花一现的公共海权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1763年以来的两个半世纪,仅有的一段全球海权不是被一个国家垄断的年代,就是两次大战之间的二十年停战期。公共海权如何产生,它的平衡如何维持,又如何被打破?

古代航海技术十分落后,人类活动局限于近海地区,因而不存在海权。

16世纪初诞生了最初的两个海洋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16世纪因而被称作“伊比里亚世纪”。但西、葡对海洋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交通线阶段,不注重控制海洋本身,把海洋看作陆地的附庸。纵横海洋一个世纪后,它们最终付出了海权旁落的惨痛代价。

一战百年(五):昙花一现的公共海权

1598年的伊比里亚帝国(西班牙-葡萄牙当时处于王朝统一时期)。由于战略短视,从这时期起,西班牙、葡萄牙逐渐由海权帝国向陆权帝国转化。

在重商主义指引下,荷兰、英国和法国从17世纪起逐鹿大洋一个半世纪,最终,英国通过接连三次英荷战争击溃了荷兰海军,1763年又在七年战争中战胜法国,夺取了全球海洋霸权。

之后的一个半世纪,日不落帝国统治着波涛,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撬开英国海权的一条缝隙。1890年,英国制定“两强标准”,规定英国海军实力应相当于任意其他两个强国之和。到世纪末,英国甚至开始讨论起“三强标准”。这是英国制霸大洋最直接的表征。

一战百年(五):昙花一现的公共海权

英国历史领土及殖民地之和。全盛时期的英国陆地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不仅是海洋霸主,陆地面积也超过了蒙古帝国,居世界历史第一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海洋帝国,它建立了不同于大陆帝国的霸权规则。大洋广阔无垠,没有供人类长期生存的条件,因此控制海洋和控制陆地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制海权并不意味着把每一寸海洋控制起来,而是指海洋态势感知、航线控制、港口封锁和海底资源开发能力。因此,海权国家不像陆权国家那样跑马圈地,把领土和势力范围在地图上画得清清楚楚,而是注重对海洋开发利用权和海上航行规则的掌控。19世纪起逐步制定的海洋法规,是典型的海权思维的产物:离岸3海里外皆为公海,各国船舶都可以自由航行、捕捞开发。各国必须对外开放,实行自由贸易。英国海军靠着众多巡洋舰和少量主力舰,以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为依托,巡航四海,维护世界秩序。

一战百年(五):昙花一现的公共海权

最后一次前工业时代海战:1805年英法特拉法尔加海战。这次海战奠定了英国在工业时代继续维持海上霸权的基础。

然而,英国独霸海洋的现实与开放包容的海洋理念实际上是格格不入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新兴国家纷纷对英国海权提出挑战:既然海洋的开放的,那“寇可往我亦可往”,凭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舰队维护海上秩序呢?各国既然拥有主权,那就有权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凭什么一定要对外(主要是对英国)开放呢?各国都有海外殖民地,本土与殖民地间联系为什么一定要依赖英国?石油等海洋资源开发在19世纪成为现实,海底铺设了电缆,这些要靠什么来维护?面对德国等争取海权的逼问,英国无法在意识形态上战胜对手,只好以加强军备、武力“维稳”作为回应。

一战百年(五):昙花一现的公共海权

1907年,由16艘主力舰组成的美国“大白舰队”进行了环球航行。这是美国企图挑战英国海上霸权的一次重要示威行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造船、航海等技术发生突飞猛进的变革,鱼雷、潜艇、飞机、无线电的出现挑战着传统舰队。依赖传统舰队维持霸权的英国海军,一百多年来第一次面对着军事意义上的挑战:新技术和新战术使英国积累了上百年的战争经验变得过时,成本高昂的皇家海军面对着各种廉价新式武器的不对称威胁。尽管海军大臣费舍尔的改革恢复了英国海军的战斗力,开创了无畏舰时代,但这时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出现重大变化,美、德工业实力超越了英国,法、俄也紧追不舍,昂贵的无畏舰并非英国专属。这样,英国海权的危机迫在眉睫。

一战百年(五):昙花一现的公共海权

德国公海舰队(191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皇家海军以36艘主力舰的规模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位,但拥有28艘主力舰的德国紧追而上。美国有十多艘主力舰,法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帝国主力舰数量为个位数。可见,“两强标准”已经崩溃,英国海军被迫直面德国海军的威胁。

但德国对英国海权的挑战完全是失败的。在英国海军集中主力退守本土、对北海实施远距离封锁的战术之下,德国海军根本找不到出海的机会,窝在港口里做了一支“存在舰队”,连李鸿章的北洋水师都不如。当德国濒临失败的时候,这支舰队反戈一击,发动基尔水兵起义,给威廉二世皇帝补了一刀,让他好安心退位。不知道这位皇帝看到投入巨资的舰队竟然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他的心里有多少句MMP想说,又能不能体会看到袁世凯逼宫时摄政王的心境。

一战百年(五):昙花一现的公共海权

基尔(即威廉港)起义水兵建立水兵委员会

然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为了打败德国海军,英国海军主力尽数回国,海外舰队实力大为衰减,不得不依赖法、意保护地中海航线,让日、美守住太平洋地区。意大利打败了奥匈帝国海军,控制了东地中海;日本击败了驻守青岛的德国舰队,并借机夺取德国其他太平洋殖民地,企图成为西太平洋的霸主。这样,英国维持了一个半世纪的海权霸业轰然崩溃,大洋成为了五大国争雄的战场。

一战百年(五):昙花一现的公共海权

崩溃前夜的英帝国(1921)反而处于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时期。

一战结束后,各国都不想继续打仗。在肢解了庞大的德国海军后,大战胜国之间开始着手制定新的海洋规则,由此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裁军条约 ―― 华盛顿五国海军条约。条约规定:英、美、日、法、意五国间海军实力对比为5:5:3:1.75:1.75。这样,英国不仅达不到两强标准,甚至连一强标准都没了 ―― 它的海军实力被压制到与美国相当。

一战百年(五):昙花一现的公共海权

1937年《华盛顿条约》到期失效时,美国《文汇》杂志刊登的各国海军实力对比。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底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