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猪仁义:没用到正地方的“仁义”叫做“愚蠢”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一代霸主齐桓公的悲惨离世,不仅使得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也给齐国内部留下了“五公子争立”的烂摊子。齐国的内乱,导致了其霸业的土崩瓦解,从而使得南边的楚成王又萌生了争霸之心。齐桓公临死之前,为了安定齐国内政,预先留了一招。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妙招呢?这招又能不能挽救齐国的动乱呢?

其实早在管仲在世的时候,齐桓公已经决定立公子昭为储君了。知子莫若父,齐桓公知道公子昭天性懦弱,其他儿子们更是对国君之位虎视眈眈。自己和管仲在的时候,他们不敢有所异动,一旦自己不在了,这些小兔崽子必然会群起而夺国君之位。

为了防止这一兄弟相残的悲剧发生,齐桓公在一次诸侯盟会上亲切接见了刚刚继位的宋襄公。

宋国,殷商之后,纣王庶长兄微子启之国。虽然是敌国之后,但由于其开国始祖微子启是个大贤人,所以得到了周武王的看重,被封于宋地,且授予了“公”的爵位。众所周知,周王室统治下的诸侯一共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即使是周公之后、享有天子祭祀之礼的鲁国与拥有征伐大权的齐国,爵位也不过是“侯爵”。论起爵位之高,恐怕除了周天子,就当属宋国国君了。

爵位虽高,却不能当饭吃。在和平年代,也许还有点用处,可是在这个强者为王的春秋时代,“公爵”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而宋国从一开始便是一个军事上极其脆弱的国家,他们一面生产着全国顶级水平的战车,一面打着全国顶级水平的败仗。几场战斗下来,宋国反倒成了给其他国家提供战车的“供应商”了。

在郑庄公强横之时,宋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直到齐桓公成为霸主后,宋国才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如今一代霸主齐桓公居然单独会见了自己,这怎能不令宋襄公受宠若惊。

蠢猪仁义:没用到正地方的“仁义” 叫做“愚蠢”

“兹父啊,我姜小白纵横天下多年,阅人无数,也就只有你是一个仁义君子,所以,所以我想……唉。”齐桓公的先送高帽、欲言又止使宋襄公感动得五体投地,想都没想就站了起来,拍着波脯道:“承蒙盟主如此看重,有什么事您就说吧,就算是死,我也为你做到。”豪气、义气、霸气,这些气概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宋国人的身上了。

齐桓公见宋襄公如此爽快,也是感动得双手颤抖,他紧紧握着宋襄公的手,激动道:“以后公子昭就托付给你了。”“您放心吧,以后谁敢和他为难,就是和我宋国为难。”就这样,齐桓公成功地把公子昭托付给了宋襄公,这个春秋以来最讲仁义的讲究人。

其实齐桓公之所以选择宋襄公作为托孤对象,也是看中了他的仁义,因为在即位之初,宋襄公做了一件与当年吴太伯让位一样的高尚之事。宋襄公虽然是嫡长子,但他还有一个庶长兄子鱼。子鱼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宋襄公打从心眼里佩服他,所以他决定让位于子鱼。而子鱼是一个恪守周礼的君子,对于嫡长子的让位,他坚决不接受,并发誓绝不继位。就这样,当国君之位在其他国家内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在宋国却像大白菜一样被互相推送。

从此以后,宋国两大贤者的名声便流传到了每个国家,天下诸侯一谈起宋襄公,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声“仁义”。

事实证明,宋襄公确实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在齐桓公死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内乱,公子昭也被迫逃走。宋襄公得知消息后,立刻出动举国之力,一鼓作气打进齐国,很快便平定了五公子之乱、顺理成章地拥立了公子昭(齐孝公)。

扶危济困、不负所托的美名再一次让宋襄公尝到了甜头,也使得他有些飘飘然起来,他不再甘心做一个只有爵位、没有实力的空架子,他要争霸、他要当霸主。

要做霸主,就要先举行盟会。这对于一直脆弱的宋国来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于是宋襄公决定效法齐桓公,先从周边小国开始。在宋襄公的试试心理下,宋国的第一次盟会拉开了帷幕,会盟的共有四个小国:曹、邹、?、藤,而其中三位国君都迟到了。

这些小国的散漫态度让宋襄公很生气,于是他决定搞一次大的盟会,来震慑一下这些小国。可他自己想想,小国都不听调遣,更何况是大国呢?

“小国争盟,祸也。”宋襄公现在就是在闯祸。宋襄公12年(公元前639年),鹿上之盟正式召开,这次到场的人很少,只有三个,但却个个都是大咖,堪称当时的“三巨头”。他们分别是:宋襄公、齐孝公、楚成王。

蠢猪仁义:没用到正地方的“仁义” 叫做“愚蠢”

齐楚之所以如期前来,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来的理由,楚成王是来砸场的、齐孝公是来报恩的,而宋襄公似乎并不这么想,他认为:是自己的仁义使得齐楚心悦诚服地拜倒在自己的身前。

有了这次会谈作为预热,宋襄公对来年的会盟充满了期待,正当他做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美梦时,楚国的战车教会他一个道理:人不能总做美梦,尤其是在敌人面前。由于宋襄公的毫无军事防备和齐国阵营的全体缺席,楚成王的军队轻而易举地就把宋襄公抓住了。在一阵狂风暴雨的侮辱与讥讽后,楚成王不屑的放走了宋襄公。在他眼里,宋襄公是愚蠢的,仁义更是愚蠢的,他所相信的只有他身后的军队与战车。

宋襄公13年,狼狈而归的宋襄公以仁义之名,对楚宣战,史称“泓之战”。在这场战役上,宋襄公充分发挥了他的“仁义式”指挥才能。战前便制定了“不伤老弱,不打伤兵”的作战原则,在两军对阵时,他又再次强调仁义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敌军半渡而不击、敌军未阵而不击。

实力的悬殊加以战略的愚蠢,使得宋国大败,宋襄公本人也带伤而归,自此以往,再也没有提过一次争霸的事了。

对于宋襄公的“仁义风度”,历史上始终争论不休。《春秋公羊传》称其“文王之战,不过如此。”把宋襄公与周文王相提并论,可以说是最高的评价了。司马迁赞他“有礼让之风”,董仲舒赞他“由其道而败”,似乎在儒家为主导的社会下,宋襄公赢得了一片称赞声,直到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评语“蠢猪式仁义”彻底把宋襄公打落了神坛。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底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