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正不阿到窃权罔利,是什么改变了这位大明权臣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正德二年,严嵩自称身体抱恙,无法胜任朝廷的工作,遂隐居家乡。

实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会儿正值“八虎”当权,这位翰林院编修(严嵩的职务)明摆着是瞧不起“八虎”宦官上位,嫌他们败坏朝纲,也不愿意与官场里的那些“老油条”同流合污啊!

当官,就应该当一个体恤百姓的父母官,怎么可以当一个剥削百姓的酷吏呢?为臣,就要为一个清廉自守的忠臣,怎么可以为一个窃权罔利的权奸呢?

这就是严嵩那时候的觉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居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严嵩埋头钻研学问,也颇有成果。

诗坛领袖李梦阳曾经拜访过他,还给他赠了诗:“问奇颇类扬雄宅,醒酒真轻李相庄。”

严嵩也和诗曰:“地僻柴门堪系马,家贫蕉叶可供书。莺花对酒三春暮,风雅闻音百代余。”

严嵩就这样在一个远离俗世纷扰的铃山潜心学习,《明史?严嵩传》中,说他“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

从刚正不阿到窃权罔利,是什么改变了这位大明权臣

出山还朝

正德十一年,随着刘瑾的覆灭,“八虎”在朝中的爪牙也被清理干净。严嵩决定还朝复官,正式出山。

这一年他三十六岁,还不晚,算是一个政治家的黄金年龄。

虽隐居多年,初心未改,严嵩多次批评朝政,敢于匡正皇帝的错误,即使不得升迁,他也无怨无悔。

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严嵩虽然不算被世宗看重,但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帝登基自然是要提拔一些官员做自己的心腹,也给自己梦想中的太平盛世选栋梁之才。

故此,严嵩接连升职,先是南京翰林院侍读,再成为京官――国子监祭酒,又升了礼部右侍郎,还被派往地方锻炼。

严嵩的心境也在这连续的升迁中慢慢的变化,这官越当越高,奉承的人也越来越多。

人就是这样,一朝得势,难免就有些飘了,初心也被一片花团锦簇消磨殆尽。

与此同时,一场政治巨变也在嘉靖朝悄然酝酿。

(2)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渝ICP备19013925号

Copyright(C)2017-2024 ALLRights Reserved 圆叶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