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佳作甚多,在文学上的成就并不逊色于父亲曹操和弟弟曹植,有几项创举更具有划时代意义。
曹丕著作《典论》,开创古代文学批评之先河,成就了“建安七子”之名。
他的《大墙上蒿行》,是不朽的杂言体,是后世长篇歌行的师承始祖。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这年深秋,曹丕夜访故乡药都的乡亲时,看见一位农妇独坐窗边,望月兴叹,思念在外从军的夫君。
曹丕感触很深,返回时,行走在洒满月光的乡路上,略略沉吟,《燕歌行》横空出世: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战乱年代女性的不幸和辗转悱恻的情怀。此后,他也常为农人、农女、寡妇而感伤。
曹丕的诗文总有一种感伤而悲悯的情怀。一首《上留田行》:“富人食稻粱。上留田。贫子食糟与糠。上留田。贫贱亦何伤。上留田。禄命悬在苍天。上留田。”流露出对他贫民的无限同情。
家庭出身和现实环境塑造了曹丕复杂的性格,只有通过诗歌,他才能隐约释放温良内敛的一面。
人间寒凉,唯有诗文取暖。文字成了他一生的依伴。
曹丕执政生涯只有短短七年,仍然留下可圈可点的政绩。但他身上那种与帝王不符的天真,令他常有犯二的时候。
曹丕登基称帝后的第二个月,收到了西域进献的几枚大珠。曹丕十分喜爱,问侍中苏则:“这西域珠子真不错,能不能拿什么东西再去换点?”
苏则毫不客气地怼他:“如果君主能扬威四海,西域自然还会来献珠。可你作为君主,竟然想用物品去交换,能不能有点志气?即使弄来了,又有什么意思呢?”
曹丕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呵呵”了两声。
说到天真,不得不提曹丕对司马懿的倚仗和重用。
曹操是史上公认的会相人、用人,他早就发现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认为司马懿不甘为人臣,始终不重用司马懿。曹操临终前,又郑重交代曹丕要提防司马懿。
曹丕却念及司马懿在争储中有拥立之功,不顾父亲的叮嘱,称帝后坚持重用司马懿,官还越封越大。
后来司马懿一路晋升,做到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并成为魏国第四代国君的托孤辅政重臣。
以至于最终司马家族功高盖主,掌控大权,篡夺了曹魏的天下。曹丕对司马懿的依赖和信任,不啻于给自己的子孙挖了个大坑。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4 ALLRights Reserved 圆叶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