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面临的危机与日俱增,德军的步伐不会因为他的强硬态度而改变。
事实上,内阁成员们心中的恐慌一直未曾远去,这种时候,他需要更多的支持。
很快,他飞去了法国巴黎,试图说服盟友坚持。
但浪漫的法国人似乎并没有“英国杂草”式的顽强,巴黎充斥着“我们被打败了”、“我们已经完了”的论调,从总理到普通民众,被法军不断的溃败吓破胆。
丘吉尔感到大势不妙,形势远比他想象的要严峻,尽管他是坚定的主战派,但看到这样残酷的现实,仍不免心灰意冷:盟军不靠谱,英国的未来应该寄望在谁身上?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吗?
已经迈入老年的丘吉尔首相为自己点燃一根烟,陷入沉思当中。
良久之后,他缓缓摇头,不,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只老狐狸,他们只会隔岸观火,就像此前英、法两国对捷克、波兰所做的一样。
英国只能靠自己了,而英国现在的希望,是被困在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四十万远征军。
重燃希望
法军步步败退,巴黎危在旦夕。
与此同时,英国远征军接到命令,正全速赶往敦刻尔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海港,终将因为一场世纪大撤退而闻名全世界。
四十万远征军,已是大英帝国最后的希望,但几乎所有的人都难以相信,他们真的能够撤回?
德军距离敦刻尔克已经不到30公里,针对远征军的空中轰炸一直未曾间断,士兵们冒着炮火向敦刻尔克撤退,为了掩护他们,英国皇家空军与德军战斗机展开殊死搏杀,损失惨重。
而英军抢渡的工具,大多数是民众自发提供的拖轮、渔船、摩托艇……渔夫、码头工人、汽车司机、快艇运动员,各行各业的工人参与到撤退行动当中,拯救了大量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士兵。
在这场行动中,不仅士兵们牺牲,同样有125名平民献出生命。
最终,33万英法联军士兵成功撤回英国本土,其中12万是法国人。
这是一场不分国别的拯救,同样是一场虽败犹荣的撤退。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4 ALLRights Reserved 圆叶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