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茧自缚:教权与世俗权力冲突下的第五十字军东征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以前四次最为引人瞩目。尽管起因、过程和结局都大相径庭,但正是这种前后不一的差异性,让这个阶段的十字军历史显得非常光彩夺目。以至于之后的第五十字军东征,就往往容易被忽视。不仅因为很多参与者的名声不够响亮,还因为整场战争都笼罩在教权与世俗王权的斗争下。

但正是这次在历史上较为低调的东征,险些完成了西欧天主教世界的终极理想。结局也直接引发了后来十字军事业的彻底失败。

第四次东征的恶果

作茧自缚:教权与世俗权力冲突下的第五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在实质上损害了罗马教廷的利益

1204-1205年,第四次东征的过程与结果,给十字军事业蒙上了至今也洗刷不掉的恶名。数万十字军由于群龙无首,而一步步成为了威尼斯人的棋子。他们为圣马可共和国攻打拜占庭帝国,并在之后成为了威尼斯沿海殖民地的陆上屏障。哪怕教皇英诺森三世开出了史无前例的庞大绝罚令,也丝毫不能约束前线的态势发展。

战后,十字军在东方前线的战略危机也没有得到丝毫缓解。耶路撒冷王国无法在耶路撒冷城里施政,王室反而因为购买塞浦路斯岛而一分为二。北面的安条克公国,也无法在陆地上同耶路撒冷王国连接。只能背靠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两国的掩护,据守地势险要的北叙利亚山区。而众多阿尤布王朝与罗姆突厥的军队,已经将他们围困起来。

作茧自缚:教权与世俗权力冲突下的第五十字军东征

拉丁帝国的建立 等于是为十字军开辟了没必要的新战线

至于那些本应为圣地事业奋战的欧洲封建武士,已经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诸如拉丁帝国与雅典公国一类的新政治实体。他们不会对近东的穆斯林势力构成威胁,反而让十字军有了同希腊人和保加利亚人厮杀的新战线。赚的彭满钵满的威尼斯人,又将最早从海上支持十字军的热那亚人,推到了拜占庭残余势力一边。

所以,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不仅被视为缺乏道义的浪费,也对十字军事业本身造成了威胁。罗马教廷也因此感到备受伤害。在英诺森三世为了重振教廷的权威,必须筹划下一次成功的东征。制定计划时,他着重加强了教廷对前线部队的控制。但他绝不会不会想到,这种亡羊补牢的措施会给第五次东征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在最后关头,葬送十字军在数年里取得的成果。

作茧自缚:教权与世俗权力冲突下的第五十字军东征

威尼斯共和国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唯一受益者

当时,还另一个麻烦在西欧腹地出现。被教廷视为异端的阿尔比派,已经占据了诸如普罗旺斯等法国南部地区。为了消灭这个派系的支持者,教皇已经发动了大量法国封建武士去组织阿尔比十字军。因而,一度是十字军主要来源的法兰西骑士,缺席了后来的两次东征。

为此,教皇准备动员欧陆另一大型政治实体--神圣罗马帝国。但新任罗马皇帝是和教廷极不对付的弗雷德里克二世。相比去圣地做国际警察,罗马皇帝更愿意稳固和扩大自己在欧陆的实际利益。这种诉求在大诸侯强势的德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在自由市和小块封建领扎堆的意大利才有成功的希望。但因为后者是教皇国的主要屏障,很容易接着教廷来对抗皇权。

作茧自缚:教权与世俗权力冲突下的第五十字军东征

神罗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 一直与教廷争斗不休

最终,第五次东征的名义领袖和最大支持者,落到了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二世身上。皇帝弗雷德里克虽然响应了号召,但只委派了部分德国地方领主参加。然后继续顶着教皇开出的驱逐令,呆在欧洲搞权谋。这样,以匈牙利和波希米亚人为主力的十字军,就在1217年开始向东方进发。

作茧自缚:教权与世俗权力冲突下的第五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给英诺森三世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短暂的大联合

作茧自缚:教权与世俗权力冲突下的第五十字军东征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在组建初期比较顺利

1217年8月23日,安德鲁二世率领十字军开始登上威尼斯人准备的舰队。鉴于第二次十字军的失败与第三次十字军的部分成功,走海路的模式已经得到了一致认可。这样就可以避免效率低下的陆地进军,回避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尼西亚希腊人与罗姆突厥人袭击。

为了不再因资金不足而被威尼斯商人要挟,教廷在谋划阶段就动足了脑筋。不仅宣布参与者将会得到救赎,连出资捐助者也享有同样的期许。当然,包括匈牙利国王在内的大小贵族,也在肉身参与的同时,自掏腰包支付了一部分费用。

作茧自缚:教权与世俗权力冲突下的第五十字军东征

匈牙利国王 安德鲁二世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