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御用的养生蔬菜,如今还在餐桌上,它的功效想不到。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有这样一种蔬菜,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启蒙于大力水手波派――一个经典的早期动漫形象,他吃下这种蔬菜就会瞬间变得力大无穷。有人对它赞不绝口,觉得它吃起来甘甜可口;也有人并不爱吃,认为它咸涩难咽。健康专家们称它为“补铁神器”,建议大家多吃多补;民间却又传言,它与豆腐同吃会引发中毒,须慎重食用。

你猜到了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菠菜。

菠菜入华的轶事

菠菜,是一件舶来品。唐贞观二十一年,咱们的老祖宗才第一次从尼泊尔人进献的贡品里,见到了菠菜的植株与种子。不过,当时的叫法并非菠菜,而是菠菱菜。至今,在福州一带的方言中,仍保留了“菠菱菜"的叫法。据考证,菠菜的原产地为波斯国,当时被称作颇陵国。所以,“菠菱菜”其是“颇陵菜”,后以讹传讹,又附会了草字头,终于演变成为“菠菜”。

唐太宗御用的养生蔬菜,如今还在餐桌上,它的功效想不到。

那么,尼泊尔人为什么会将从波斯国引进的蔬菜,毕恭毕敬地作为贡品进献给大唐呢?这是因为唐太宗要求:附属国必须将最精选的蔬果进贡。而对于当时的尼泊尔人来说,菠菜就是他们最新奇稀有的蔬菜之一。

据《册府元龟》记载,唐朝人对菠菜的第一印象是:“类红蓝,实如蒺梨,火熟之能益食味。”翻译成白话就是:(菠菜的)根是红色,菜叶是深绿色,犹如蓝草一般;种子的外形和蒺梨果很像;煮熟之后再吃,味道更佳。

蓝草,即成语“青出于蓝”里的那个“蓝”,其中一种叫菘蓝,叶子与菠菜很像。蒺梨,即蒺藜,它的果实是带有小刺的球体,有点儿像中国传统武术里用的流星锤。菘蓝与蒺藜都是中国本土的植物。由此,唐朝史官采用类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菠菜这种进口蔬菜的形貌特征,以及食用方法。

这里还有一点疑问,1400年前,尼泊尔人不远万里将珍贵的菠菜带到长安,是如何实现保鲜的呢?假如只是晒干的菠菜,恐怕很难让唐朝人看到“类红蓝”的特征吧。

史学家们推测,尼泊尔人舟车劳顿来到长安后,并未第一时间进见唐太宗,而是寻了一处庭院,将菠菜种子播下,悉心栽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判断菠菜是否能在关中平原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则可以将最新鲜的菠菜献给大唐天子,可以说考虑十分周全了。

从结果来看,他们显然成功了。当唐太宗看到根红叶绿、鲜翠欲滴的菠菜,自然是龙颜大悦,对尼泊尔的使臣甚是满意。

医家与墨客笔下的菠菜

历史上有关菠菜的文字,多见于医药典籍与部分诗词中。

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了菠菜的典籍,应为唐代著名医学家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

唐太宗御用的养生蔬菜,如今还在餐桌上,它的功效想不到。

孟诜在书中论述了菠菜的药性:“冷,微毒。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不可多食,冷大小肠。”

《食疗本草》成书的时间约比菠菜入华晚二十年,可见孟诜有充足的时间对菠菜入药的功效进行考察研究。

而后人撰写的药典,如《证类本草》、《嘉裕本草》和《全芳备祖》等,大多认可和引用了孟诜的观点,即认为菠菜适合那些炼丹服丹的术士和排便不畅的苦主食用,盖因其有清热解毒与冷滑通肠的功效。

而文人墨客笔下的菠菜,则颇有些将植物人格化的倾向,就像梅兰竹菊四君子一样,菠菜也被赋予了独有的品格。

苏东坡曾在《春菜》中写道:“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诗中的“波棱”就是“菠菱菜”,也即菠菜。

由该诗可知,早在北宋初年,菠菜已经传入苏轼的家乡四川,而且当时的人们十分清楚采食菠菜的最佳时节――即雪冻之后。这是因为,菠菜属于冬春季节的“霜打菜”,经霜经雪的菠菜往往味道甘甜,口感较好,而其他时节的菠菜吃起来则比较涩口。另一方面,这种“经寒更茁”的特点,也为文人所称赞,使得菠菜犹如腊梅一般,具有了凌霜耐寒的坚忍品质。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也曾作诗称赞菠菜:“清霜严雪冻不死,寒气愈盛方芳敷。”

(2)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底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