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往事并不如烟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他用五万块钱启动资金、一辆汽车、一台电脑、一万台彩电的批文,还有“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的名头开始了海南征程。

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当时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憧憬的热土。

在那里,他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1991年6月,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王启富等人成立了海南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后来又有潘石屹加入。

初创时,冯仑和他的合伙人,平均年龄25.7岁。

日后,他们被称为“万通六君子”。他们的浮沉,为时代添了一行注脚。

1978,往事并不如烟

▲海南淘金时期的冯仑、易小迪、王功权和潘石屹。

用冯仑的话说,在这片改革热土,他们开始了“野蛮生长”。

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发家于“空手套白狼”,从银行贷款,大量买入别墅,转手就赚了第一桶金。

自由而疯狂,是当时整个海南的气息。当年流行一句话:“海南就是个大课堂,用事实教你什么是市场。”

冯仑讲过一个细节:“你会被骗到一个夜总会,被推到一间黑屋子里靠墙站着,一把枪抵住肚子,然后强迫签下一个合同。这种事情曾经发生在我们公司的人身上。”

但冯仑坚持认为,“万通六君子”一起创业,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信仰,为了国家的未来。

他们在公司创办一周年的时候,开了整整一天的会。会后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叫《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副标题是“知识分子的报国道路”。

跟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出于改善个人生活而闯出来的草根创业者不同,以“万通六君子”为代表的体制内精英下海群体,是那个年代经济有活力且诱人的一个写照。

在中国改革史上,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是一个风向标。冯仑这批集体下海的创业精英,因此有一个统一称谓,叫“92派”

1993年,万通凭借在海南等地房地产的成功积累,杀回北京,并幸运地躲过了即将崩盘的海南楼市泡沫。

同年,万通在北京开发了“新世界广场”项目。通过和香港利达行主席邓智仁的合作,万通新世界广场大获成功,卖到了当时市价的三倍。

这让冯仑在1990年代初的北京名噪一时。

陈清泉也很出名。在美洲福建籍移民群体中,他的名头越来越响,一跃而为新一代侨领。

侨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帮助同乡新偷渡者落脚。

(1)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底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