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普遍误解的“情商”

发布:2020-04-23 20:50 · 奇闻异事

图源:Jessica Lin

利维坦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所谓“察言观色”,可以视为通过表征来揣度、猜测他人内心的形象描绘,这也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情商较高的人――毕竟,通过对方的微表情来判断其情绪的确是一门学问。但是,如果对面是一位“面若平湖”者呢?又或者,你以为他(她)正处在某种悲伤之中,但其实恰恰相反呢?

你也许遇到过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情绪,即使天塌下来,这些人看起来依然保持镇定――他们很清楚在老板发火或者爱人沮丧时要说什么、做什么。

毋庸置疑,在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畅销书《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于1995年横空出世后,情商被视为预示人生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甚至比智商更加重要。毕竟,如果一个人能感知并回应的所有情绪,而另一个总是一头雾水,你会选择和谁一起工作呢?你又会选择和谁约会呢?

传统意义上的情商概念成立的基础,来自于两个常识性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人们是有可能精确地感受到他人情绪的,即,人类的面部和躯体被认为能够传递快乐、悲伤、愤怒、恐惧以及其他的情绪。如果你观察得足够细致入微,你可以像阅读书中的文字那样读到这些情感。第二个假设是,情绪是由世间发生的事自动触发的,你可以通过理性来控制它们――这个观点是西方文明最为重视的观点。

比如说,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无预谋犯罪和预谋犯罪之间是存在差别的――前者据称是情绪劫持了理智,后者则包含了缜密的计划。在经济学中,几乎每种受欢迎的投资者行为学模型也将情感和认知因素单独讨论。

这两个核心假设非常有吸引力,也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符。然而,来自笔者和其他实验室的大量研究表明,仅面部和躯体并不能以某种固定的方式传递任何特定的情感。进一步讲,我们现在也知道大脑中不存在相互独立的情感和认知过程,自然也不存在其中一个能控制另一个的说法。这些陈述或许违背了你的常识――对我来说也一样。但是,无论我们自身的情感体验多么有说服力,这些感受确实都不能从生物学意义上反映出我们身体内部正在发生的事。我们在传统上对情商的理解和实践亟待调整。

图源:Jessica Lin

让我们先从人能精确感知他人情绪这一假设说起。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十分合理,只要瞥一眼某人的面部和躯体语言就能看出此人的感受,不是吗?难道我们不知道微笑的表情和愁眉苦脸讲述的是不同的故事吗?高举的双臂和挺起的波膛或许表现出自豪感,而低垂的姿态一般表明某人正感到悲伤。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假设存在一个大问题,那就是面部和躯体并不会以如此卡通化的方式活动。快乐的人有时面带微笑,有时则不,有的时候他们甚至在喜悦时哭泣(比如在婚礼上)而在难过时微笑(比如回忆已去世的挚爱姨妈时)。同样地,一个愁眉苦脸的人也许是在生气,或者只是在努力思考,甚至只是消化不良了。事实上,没有一种特定不变的表情只能表达某种单一的情绪。

没有一种特定不变的表情只能表达某种单一的情绪。图源:Imgur

许多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些观察结果。当我们在人们脸上安置电极以记录他们的肌肉运动时,我们看到,相同的情绪感受下人们面部肌肉的运动方式并不相同。在躯体这一方面,数以百计的研究表明,感受着相同情绪的不同个例在心率、呼吸、血压、出汗等其他因素上都有不同的表现,简单固定的反应并不存在。即使是在大脑中,我们也看到,在不同的情况下,感受着同样情绪(比如恐惧)的不同个例――无论是在同一个人的不同次实验中还是在不同的人中――大脑的处理模式都不相同。这种多样性并不是随机的,而是与你所处的状况紧密相连。

总之,当我们试着识别他人的情绪时,面部和躯体并不能证明什么。相反,差异是一种常态。你的大脑可能会自动理解某人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让你能够猜测此人的感受,但这总归是猜测,而非识别现在,我可能足够了解我的丈夫,知道他的愁眉苦脸意味着他正困扰于我什么时候才能离他远远的,但这是因为我有多年时间学习观察他的面部变化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意味着什么。然而,总体来说,人的行为变化是极具多样性的。为了以现代的方式训练情商,我们需要认可这种多样性,并确保大脑具备自动理解它们的能力。

第二个错误的假设是我们能通过理性思考来控制情绪。情绪常常被视为内在的野兽,需要通过认知的努力来驯服。然而,这一观念根植于大脑进化的虚假观点。

关于情商的书籍和文章声称,你的大脑内核继承于爬虫,它被一个承继于哺乳动物的野蛮、情绪化的层次包裹,而这些又都被包裹在一个人类独有的逻辑层次中并受其控制。这一“三层次”观点又被称为“三位一体的大脑”(the triune brain),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但却没有现实依据。

“三位一体的大脑”假说是保罗・麦克莱恩(Paul MacLean)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理论。此理论根据在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人类大脑分成“爬行动物脑”(reptilian brain)、“古哺乳动物脑”(paleomammalian brain)和“新哺乳动物脑”(neomammalian brain)三大部分(图 2)。图源:YouTube

大脑并不是分层进化,而是像一个公司一样――它随着规模的增长而重组。你的大脑与黑猩猩或猴子的大脑之间存在的差异与层次无关,而与微观布局有关。数十年来的神经科学研究证实,人的大脑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分负责思想或情感,两者都是在数十亿个神经元的协同工作下由整个大脑产生的。

即使“三位一体的大脑”完全是虚构的,它却在公众话语中引领了效果显著的运动。即便是在“三位一体的大脑”观点已被脑进化专家摒弃数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仍旧在用一些诸如“蜥蜴脑(lizard brain)”的词,并相信情绪是微小的大脑回路,在遇到正确的外部刺激时就会不受控制地被触发,并且在更深层次的生物学水平上,认知和情感进行着难解难分的斗争。

图源:Growth Guided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底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