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而来的,是对于乡村环境毫无节制和意识不到的破坏。
“乡村生态被破坏,内在机体的被损伤并不属于建设过程中决策者考虑的范围。”
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开始记事时,村里家门口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某一天被水泥路代替了,尽管解决了出行路上的危险,但却因此破坏了沿路的一片竹林、一条小溪,以及在竹林下面一间孩童口中的“竹下”小卖部。
原本生长着茂盛竹子的地方全被铲平,建起了一个乡村娱乐场所,开辟了一个人工花园。
往后的十几年中,美丽但却常年关闭的花园,始终不及一片竹林和有着各式各样小零食的小卖部给人留下的念想那般深厚。
而小溪也成为了周围居民的垃圾堆积地,再也不复当年的清澈和干净。台风天过后也看不到一群小孩子拿着简陋的自制渔网踩在水中抓鱼和虾,反而因为水涨,垃圾全都被冲带到了居民的门口和家中。
河道中的挖沙机
书中一句“我对美的感受,对自然的向往,对蓝天白云的向往与渴望,是在这河边形成的。”让我突然明白,孩提时期家乡的蓝天白云、田野池塘、稻田菜地、蜻蜓蚱蜢、红白事以及过年过节的露天电影,都无形之中影响着日后我对于自然对于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执念。
那些美丽和诗意的古老价值观全出自于大自然的灵感,然后潜移默化内化成为这一方人的品质。
这些来自大自然最原始的力量和美丽被破坏之后,我难以想象对于原始美丽的感知能力是否仅仅只能依靠教科书或者电子产品来培养。
教育道德的崩坏
然而比起环境的千疮百孔,思想教育和道德的缺失和崩坏才让人感到更深的无力感。
强奸了八十二岁老奶奶的乖巧王家少年、“梁庄猪场,教书育人”、“再也不去北京过那种非人的生活”的毅志、“最终以自己的身体给这块地施了肥”的春梅、把自己的家安在墓地里的昆生……
从迷途的少年到迷失的青年再到坚守的成年闰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看似离奇的人生故事,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地披露了底层人民生活的痛楚和无奈。
把家安在墓地上的昆生父女
教育的缺失,为生计奔波不能团聚的家人,情感缺陷的留守儿童……不同维度的缺陷似乎都成了农村犯罪青少年、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工等为人所诟病的现象背后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尽管不能将这些恶劣事件全都归因到社会的不公以及环境的影响,但多方综合作用之下,这些因素却是成为难以开脱的导火索。
我至今仍深刻记得某天午后,在房屋后面的巷子里,传来的那句“你家孩子被抓了”给我带来的恐惧感。
那个喜欢与邻家小孩子一起玩耍的哥哥,被抓进了只在电视中才可以看到的未成年人看守所,那种瞬间的情感冲击伴随着邻居阿姨尖锐的哭骂声,不断回荡在狭小的巷子里,留在了沉闷的午后。
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父母亲角色的缺位,对于孩子性格的塑造和负面影响总是在日后才可以瞥见那日日夜夜积累下来的结果。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