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林清玄的《在这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心》
《在这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心》是一本由林清玄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00,

书评(一):人间有味是清欢
曾在央视的《开讲啦》看过林清玄的演讲,他说起小时候和父亲讲自己的愿望:长大了要去一次埃及,要当作家,每天在家写写,钱就能到你的手里来。当时换来的是父亲一巴掌以及一顿嘲讽:要是真有这样的好事,我早就去做了,还用等着你?时间展现一切:林清玄在成年的时候就去了埃及、在30岁之前得遍台湾所有的文学奖项,他的作品历经几十年畅销不衰。
想了解林清玄的成功,要从他的文字里去找。《在这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心》是他最新的合集,收录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林清玄的文字有一种神秘的、净化的、安定的力量,如同夏日里骤起一股清风,让人瞬间清凉无比;如同一股清澈的溪流,帮你冲刷走污浊的世界;如同一位久未见面却仿佛时刻都在身边的朋友,随时随地能给你人生的安慰。
林清玄擅长用最朴实的文字,讲述最璞真的生活。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没有高高在上的指引,他就讲身边人身边事,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记录下来,读起来很舒服并且愿意读下去。
林清玄令人敬佩的一点是对生活的挖掘和思考。《清净之莲》里,日常偶然的一瞥一见,都能引发他的思索,比如洗手时看到水的流逝,想到也许流走的不是水而是心情或者思绪呢?偶遇飘落的蝴蝶花,就联想这是不是蝴蝶的幻影呢?正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认真对待的热爱,才让他有源源不断创作的动力。他用一颗纯真的心去描写生活,文字是真诚的,作品才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
现在社会的步伐很快,人们形色匆匆;社会的现代化程度也很高,人迹罕至的幽谷、清净的小径,也都慢慢有了人烟、热闹了起来。小时候看过真正的青青的山和透明的水,现在很少看到了,我们很快适应了这样的变化,甚至有点麻木的生活了。林清玄却把这样的转变、这样的心境用文字写下来并且思考。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他写道“山还是原来的山,寺还是原来的寺,为什么感觉完全不同了,失去了什么吗?失去的正是清欢”,他也这样疑问“马会老是我知道的事,人会转变是我知道的事,而在有马的地方放机器马,在跑马的地方没有一株草则是我不能理解的事”。他始终保持一颗拥有清欢的心去看待世界并与自己对话,在他的一字一句的描写,我们浮华的心也慢慢的静了下来,渐渐的找回遗失的本心。
以小写大、从普通事写最真的人生道理,读林清玄的文字,是一次自我修复之旅、是自我找寻之旅。读着他的文字,修得一颗柔软心,来包容凡世的变化,拥有一方自己的清欢天地。
书评(二):春天花会开
打开《在这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心》时是冬至,合上书本的时候刚好立春,似乎正好应了雪莱那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乍一看书名的时候,还以为是时下流行的鸡汤类书籍,还好封面显著位置上一眼看到林清玄的大名,否则很可能就弃之不顾了。这本散文选集共分为六章,分别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用欢喜心过生活”、“走向生命的大美”、“幸福的开关”、“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快乐地活在当下”,每章八到十一篇散文不等。整本书的印刷极其精美,尤其是书中一幅幅恰到好处的照片,配合含义深刻隽永的文字,令人浮想联翩,特别留意了一下,图片的作者是青简,网上一查,居然是一位消化科医生,颇有些愕然,始知“高手在民间”之语诚不欺我。
书从图书馆借来后便被我一直丢在办公桌上,常常利用工作之余的片段时间或中午休息的时间阅读。打开书时候的心情因而往往各不相同:或是刚刚写完材料时的轻松,或是刚刚搞砸了任务时的郁闷,或是刚刚受刺激后的沮丧,或是无所事事时的困倦……但随着林清玄缓缓流淌的笔墨,所有的心情最后都渐渐归于平静。
轻松惬意时,会想起《黄玫瑰的心》里所说,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缺乏内在的芬芳,做人也一样,简单朴素最好;郁闷烦恼时,会记起《独乐与独醒》里那一问“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那么,何不独自醒着呢”,以及《用欢喜心过生活》里所说的在红尘中要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要有红尘的怀抱;沮丧失落时,会忆起《幸福的开关》里所说,“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困倦疲惫时,会突然惊醒于《时间道场》里“有的人一分钟当千百世用,有的人千百世轮回生死业海茫茫,不及别人的一弹指顷”。
或许,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的确是需要了解一些佛家的思想的,惟其如此,才能对所有的过往纠结云淡风轻地挥一挥手,才能对所有的贪嗔爱欲报以微微一笑,才能坦然行走于生命之途不再汲汲于成败不再戚戚于得失。林清玄盛年之时便入山修行,书中的文章不时化用佛家的故事、教义,传达他独到的参悟,读来既觉得深邃空灵,又不至于晦涩艰深。
以往对佛家的认识,往往局限于“看破红尘”、“四大皆空”之类的词句,而从林清玄的笔下读来,才明白真正的佛不是这样的,“真正觉有情的菩萨,全是多情的种子”,“禅的正道不是无心的枯木,而是有生命的,如如的”,正如《自由人》里讲到的禅宗公案:一位老婆婆供养一位修行者二十年之久,忽然有一天让派去送饭的年轻美丽的少女坐在修行者怀中,问他感觉如何,修行者回答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俨然一派得道高僧道貌岸然的样子,谁知却被老婆婆臭骂为俗汉而赶走。这不禁让我想起这几年来历次被要求学习的各种“先进”和“典型”,这些人常常都有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故事里他们“大公无私”到对自己的家人也几近冷血无情的“高尚品格”常常令我不寒而栗,不止一次地涌出疑问——连自己至亲的家人都不爱的人,真的可以爱党爱国爱百姓?
“长厚而似伪,多智而近妖”的,多半是经过涂脂抹粉添油加醋的结果,离本来面目已相去甚远。最真实的“道”,或许还是“有情而不羁于情、有欲而不役于欲”,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正如春天花会开,无须横加溢美;花开终会谢,亦不用过分感伤。
书评(三):人生有限,欢喜活在当下
有人说,林清玄的文是一碗清淡的、有一定营养的鸡汤。
林清玄17岁开始发表文,30岁的时候已经揽获了台湾各种文学奖项,也是这个时候,他学佛学,对于心性以及文字风格有了极大的影响。在他的文字里,你总是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禅意,和因其所带来的一种对于生活的豁达。
很多时候,总被执念困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敏锐,和别人对待事情的不一样的见解,对于现状的担忧和未来的迷惘……一些很小的事情会让自己惴惴不安感到受伤,这些都爬在一张网,看到就眼花缭乱,心间早就纷乱得烦躁不已,别说怎样静静思考解决了。
当然,瞬间也可以把状态带动到愉悦,比如安静的聊天的过程,心里渐渐觉得安然美好。有时也会突然感到这种幸福而乐呵一番。
欢喜和忧愁、平和与躁乱。这些状态反反复复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生命不就是甜蜜与苦涩、希望与失望,所有事物及所获得的感慨的相对面都是共存的,全然不可避免。而这个时候呢,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把握好情绪,使得内心平静。
林清玄就说需要一场内心的修炼,也就是一次次成长的觉悟。可能是从暴躁变成哲思了,从苛刻变成宽容了,从茫然自卑到欢乐信仰更为一种……
这本林清玄的散文合集取名《在这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心》,收录了不少他的著名作品。拿在手上觉得很厚重,翻开却感受到清风徐徐。书中配图大多是花草自然之物,加上一小句文摘语录,好像突然点醒了我原本的浮躁。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林清玄的手写序言,字好看。他说,这本书里收录了这么多年来的创作核心,仿佛天边的一朵云突然飘进窗里,令人欢喜。
要不断的觉悟才会渐渐走向生命的大美。
一直真的很羡慕这些人,可以把生活过成诗。就如林清玄,但他也说道做到并不是一件易事,看他的文字,只感到自然流畅和到处的禅意,总流露的生活的清雅舒服,真的让人在阅读之中趋向一种特别的安静。随意翻上一篇,可能就获得一份隐约领悟。
人到了三十岁,人生会走下坡,生命就充满了悲情。
那要怎么办,不过是要努力的过好,并不是只能眼巴巴等着“死亡”来找。人生有限,要相信更好的在前方,无论如何还有幸福,还有期待。林清玄先生说,幸福与否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也是心。心啊,是很重要的东西。他充满智慧的文字里,总是一再强调:欢喜的心、谦卑的心、感恩的心、柔软的心、清净的心……心带动你的选择,决定你的人生。
希望有一颗柔软的感恩的超越的心,欢喜的活在当下,不断思考及领会。在这五味杂陈中,发现生活的美丽之处。
原创文章,作者:书评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399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