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堂“剧集网课”,会有一部值得“入学”

四堂“剧集网课”,会有一部值得“入学”

《英式足球》/《迷醉伦敦》/《白手起家》/《贝尔戈维亚》

想从每天充斥在报端之间,紧张的新闻、骂战和数据解放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选择一部篇幅中等的剧集,“穿梭”回故事的年代,像上堂网课一样汲取它。无独有偶,本周几部接受检阅的剧集都有着这样的特质。它们篇幅中等,都在4-6集上下;而剧集本身的内容,要不就是充满了资讯性,要不就是有着很简单的乐趣。

“Open our eyes to the beauty of our differences... We can learn a lot about what we're not through TV, and that is where the healing begins.”

?Gina Rodriguez

01

一堂体育史课

英式足球 The English Game

四堂“剧集网课”,会有一部值得“入学”

“回溯现代足球运动”

四堂“剧集网课”,会有一部值得“入学”

检阅集数:全剧第1-6集
Netflix在2018年首次和《唐顿庄园》的编剧Julian Fellowes达成了内容合作协议,而《英式足球》便是这个合作框架下的第一部作品。这位深谙英伦古装影视的王牌创作人在近年来越发抢手,早前的《高斯福庄园》、《名利场》还有《年轻的维多利亚》等电影只是序幕,此后《唐顿庄园》和《泰坦尼克号》等剧集的走红让他为更多人熟知。插嘴一句,原本在80年代动身前往洛杉矶发展演艺事业的Julian反倒吃了不少的亏;直到最终“打道回府”,曾经扎实的英语文学教育背景才让Julian正式走上编剧路,并最终成为各大电视网纷纷哄抢的明星主创。

人们对Julian的追捧和喜欢,来源于他复苏了年代故事中的厚重和典雅,无论是豪门故事还是对经典名著的翻新,都尽可能做到原汁原味;而他也会顺应着观众情绪,给这些生活年代全不相同的角色们更为情绪化的设计,隔着荧幕,也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悲欢离合,爱恨纠缠。所以在本周,他的另外一部《贝尔戈维亚》也在当初播出了《唐顿庄园》的ITV与观众见面,再加上HBO正在拍摄的《镀金时代》,这也是Julian作品“霸屏”的年份。

四堂“剧集网课”,会有一部值得“入学”

和此前剧集不太相同的是,《英式足球》是很传统的男人戏,并且几乎完全是遵循着历史事件进行改编的。剧中的故事以出演过《伦敦谍影》、《双面格蕾丝》等剧集的Edward Holcroft所饰演的“Arthur Kinnaird”展开,他被一些人认为是现代运动史上首个可以称为“球星”的人,当时他正效力着以伊顿公学校友为主的老伊顿人(Old Etonians)队。全剧的开篇是1879年的英格兰足总杯,老伊顿人对阵的是来自兰开夏郡,以工人阶级为主要构成的达尔文队。后者的老板James Walsh在比赛期间突然想到了请外援的方式,让两名苏格兰的足球爱好者加入了自己的队伍。原本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胜利,在中场时,老伊顿人以5:1领衔。但到了下半场,两名新球员的助阵再加上及时的策略调整,这场比赛最终达成了平手。由于那时候还没有“加时比赛”,两支队伍必须重新比赛一次。尽管最终依然以老伊顿人取得胜利告终,却也多少提振了达尔文的信心。

但这场比赛的意义或许并不只是传奇性的下半场反转那样简单。它的背后还囊括了更多存在于早期英式足球运动的争论:阶级和规则。两名外援,苏格兰人的加盟挑战了传统以上流精英为主的比赛体系。有人开始质疑James的“作弊”,并计划实施打击;有人则向既定的规则发起挑战,证明足球运动绝不只是富人的专利。由于工人运动的余波犹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挑战和洗牌。《英式足球》所关注的,便是体育与阶级之间的纷争和关系。它记叙了达尔文队的努力以及足总杯如何随着剧中故事产生了关键性的改变。6集下来,很出色的从聚焦的角度出发,追溯了这场历史。

由于叙事是遵循着时间线性发展的,事件是真实发生的,本剧无法从结局等部分进行改写。为了避免沦为“做PPT”的嫌疑,本剧则在其他的部分有效安排了球场之外的故事。比如委员会的斗争,还有类似Arthur和妻子Margaret之间对于婚姻生活的探索,还有两名外援各自与球队磨合的小故事,构成了各自有发展的小支线。最终,《英式足球》成为了一部十分得体的作品。或许它不会适合每一个人,但如果你忠爱足球,或是感兴趣体育史,它会成为观剧的不二选择。

02

一堂喜剧课

迷醉伦敦 Feel Good

四堂“剧集网课”,会有一部值得“入学”

“爱情是一种可贵的解药,“服下”它,找到那种良好的感觉吧”

四堂“剧集网课”,会有一部值得“入学”

检阅集数:第一季第1-6集

由Channel 4和Netflix推出的这部剧集或许也属于近些年开始逐渐走红的“大女主喜剧”。它由加拿大籍喜剧演员Mae Martin自编自演,基于自身经历创作了一个半虚构版本的自己:单口喜剧演员“Mae”。剧中,她与从未和女人约会过的直女George相爱并同居,而这之外,她的生活也随即发生了很多故事。受益于最近“英美联播”的模式越来越走俏,所以在上周五,观众就可以通过Netflix以及Channel 4自家的All 4看完全集。截至目前,Metacritic的综评达到了可观的84,包括IndieWire、《卫报》、A.V.Club等关键媒体都大方的给出了满分,也算是处于今年新剧口碑的上位圈水平了。

故事发生在英国。单口喜剧演员Mae只身从加拿大来,一直寄住在俱乐部老板家的沙发床上。George的出现改变了一切。爱情裹挟着俩人往前,Mae搬进了George的公寓。但这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Mae曾经吸毒的往事不慎曝光,打破了这段感情中表面的平衡。Mae对George近乎上瘾般的依赖,George尽力隐瞒Mae的存在,Mae与母亲(“Phoebe” Lisa Kudrow再次和观众见面,而大多数时候她只出现在各种屏幕里,这不是在呼应着她的成名作《网疗记》吗?)之间奇怪的关系…… 这些生活碎片为我们拼凑出两个人的内心挣扎。

这样的感觉似曾相识。评论家Jude Dry 说这部剧有些《伦敦生活》的神韵,让人不自觉点起头。两部剧集都把背景设置在英国,同时都是编剧身兼主演,也因此把主角的内心挣扎和感受演得很细腻。但《迷醉伦敦》的特点还在于Mae Martin作为单口喜剧演员,在台词中融入了很多单口的特色(主角的职业设定也是单口喜剧演员),一些比喻用得很有意思,也在输出种种观点。在观看的时候,常常有让人暂停细品台词的冲动。而与此前的《朝上》、《重返人生》等剧相比,Mae的性取向也为剧集增加了一些特有的戏剧矛盾和辩论。尽管在爱情里,人们都没有区别。Mae和George经历的甜蜜与争执在剧中处理得很让观众能感同身受。

四堂“剧集网课”,会有一部值得“入学”

两集看下来,整体剧集给人的感受是平稳和优秀。有能让人记忆的点和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但也有种“差一口气”的感觉。比如,剧中情绪的推进没有到达顶点。Mae在前两集中体现了她短暂离开George之后的抓狂,但可能为了兼顾多线叙事,这些更进一步的情绪累积被切断了。此外,出场的配角太多,虽然都暗示了观众他们有故事,但也导致时间被平分,暂时没有出现形象很丰满的配角。这些毛病到了季终集没有得到明显的修缮,只能说是有所涉及。

对后续集的最大期待,当然是George的故事。前两集花了多数的时间在Mae上,但对于George的人生和爱情观的产生,观众们是一无所知的。如果不能把George这个角色立起来,Mae的角色丰满程度也势必会受到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Charlotte Ritchie也是熟悉英国喜剧的老面孔了,去年大获好评的《鬼屋欢乐送》,更早前的《贱精姐弟》还有《新生六居客》,都不乏她的身影。所以自然也是希望剧本可以给这位同样优秀的女喜剧人更多发挥,展现她的魅力。好在,第三集她带Mae认识了自己的朋友,第六集和学校上司关于“LGBTQIA”教育的争论和自己在相关话题上的一无所知,算是在季终之前的一次补充。

整部剧集结束后,最大的感受是剧集做了一次难得的减法。故事推进得十分简单,大多数时候都以Mae对家庭、对抵抗毒瘾和对感情所做的努力和挣扎为主。她在六集内建构了一个讨人喜欢的形象―她是充满热忱的爱人,努力向前的前.瘾君子和敢于自嘲的单口艺人。对于许多喜剧第一季仅是“入门季”的话,它行之有效。

“非我所愿” “一切安好“”“朝上”“正在进行”…这些很生活化和私人的剧名都是在强调主创自己某种很情绪化的东西。到了这里,英文原剧名里的“Feel Good”也同样在概括着Mae自己的状态。她说的或许是现在感觉良好,因为遇上了自己的真爱,似乎也摆脱了过去;当然,它还寓意着Mae和George两人对未来的期许,她们要长久走下去,就必须变得更好。希望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能利用这段时间,找到真正能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

03

一堂励志课

白手起家 Self Made

四堂“剧集网课”,会有一部值得“入学”

黑人,女性,单身,却利用生活智慧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四堂“剧集网课”,会有一部值得“入学”

检阅集数:全剧第1-4集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4324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