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一人》背后的疯狂太空竞赛

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当1969年7月21日凌晨2点56分,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将其左脚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讲出这句话。

全世界此刻有超过5.3亿人正在通过直播关注着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

仅仅半个世纪前,魔术师乔治・梅里爱还在他的《月球旅行记》里描画着人们登上月球,遇到月球人的奇思妙想。

《登月第一人》背后的疯狂太空竞赛

?《月球旅行记》里对月球的奇思妙想

此刻,虽然没有遇到月球人,但梅里爱那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显然已经变为现实。

《爆裂鼓手》、《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拍《登月第一人》,也没忘了他那爆裂的灵动与浪漫感。

尼尔・阿姆斯特朗不是神话,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英雄,他就是一个把与女儿的羁绊带上月球的父亲。

《登月第一人》背后的疯狂太空竞赛

?《登月第一人》港版海报

导演讲他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作为同事,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很私人的角度讲述登月。

虽然刻意模糊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但60年代美苏的疯狂太空竞赛,永远是人类登月绕不开的背景。

《登月第一人》背后的疯狂太空竞赛

1961年4月的第二个周一,从莫斯科来的谣言就已经开始散播到国际社会:

苏联的火箭研究者们已经将载人航空器送入太空并安全返航。

直到第二天晚上,美国中央情报局才传来报道,苏联这一飞行计划将在当晚进行。

当华盛顿还在睡梦中,另一边的莫斯科已经将一个名叫尤里・加加林的宇航员送上了太空。

他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

《登月第一人》背后的疯狂太空竞赛

?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尤里・加加林

加加林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个人是个苏联人。

美国人气坏了。

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经历了一个糟糕的下午,所有媒体都向他抛来一个最尖锐的问题:

为什么美国在航天领域总是屈居苏联之后?

他也明白,如果想要洗刷这一耻辱,就必须要在更激进的领域领先,比如,登月。

于是,也就有了后来肯尼迪那个著名的《我们选择登月》演讲,他说:

我们选择在这个时代登月,还要做其他事,并不是因为它们简单,而是因为它们很难。

肯尼迪为整个美国和NASA制定下了十年内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

《登月第一人》背后的疯狂太空竞赛

?肯尼迪在赖斯大学发表《我们选择登月》演讲

追溯源头,早在二战后美苏两国瓜分战后德国时,就已经开始了这场太空竞赛好戏。

当时,纳粹德国有一艘作为世界最尖端武器的V-2火箭,它也是人类首次创造出的有能力进入太空的装置。

美国比苏联更快一步,将其抢先拿到,并且还收获了它的缔造者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及其背后的整个核心团队和核心设备,全都被一起运往了美国。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5049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