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刘成龙:从《河神》到《悍城》,架构世界观的脚步永不停歇

“除了世界规则、逻辑,世界观一定是用群像戏搭建起来的。现在有些故事的讲法,是整个世界是停止的,主角到哪哪才有事儿。这是严重错误的。《悍城》要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世界是正常运转的,主角来了只是参与到其中。” 为了给观众构架这种世界观,除了开场的门槛,刘成龙还在剧中用了多处类似的游离笔法和多线铺垫。

编剧刘成龙:从《河神》到《悍城》,架构世界观的脚步永不停歇

“上周更完后,肯定又有观众说我怎么又‘挖坑’。因为那四集又开始铺了两条暗线,故事稍微落一点,又会看不懂了。”故事如此讲,他坦言确实也承担了很多压力,能坚持做下来,离不开在站在发生影业背后的耐飞的力挺。

“我们没有自己的宣传团队,全是栗坤总和耐飞在帮我们操持。”在耐飞决定投资后,栗坤很快带着公司的深度合作伙伴58同城影业一同入局。不仅在制作过程中,做好了参谋和护航的工作,还在后期宣发时动用了最全的渠道和宣传资源。

问起传闻中每天工作16小时的“梗”,刘成龙笑着说,并不是每天都能创作16小时:“公司制作和创作并行,所以我在编剧之外,还扮演一个制片人的角色。需要思考公司未来的走向。不过,这可能也是这么多伙伴信任我,愿意跟我一起合作的原因吧。”

一个属“钉子”的制作人

《悍城》在马来西亚拍了132天,刘成龙就在马来呆了快5个月。

回来之后,发现自己丢了一个冬天。所以,特别珍惜今年北京这个冬。”刘成龙看着窗外说道。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刘成龙先把关了《悍城》的剧本,随后又扮演起了项目制作人角色。

建组时,不仅有搭档杨宏伟、导演刘殊巧强势撑场,还有导演林柯、洪智育组合监制。多年前合作过话剧的校友孙岩主动要求来演于永义这个角色,甚至连选角导演魏东都是他原来在工夫影业当选角导演时,带出来的“旧部“。

“选角的工作我没有直接过问。魏东的风格我知道,当年就是以创作思维带的他。所以他这次给《悍城》挑的演员都特别匹配。孙岩是真的特别喜欢这角色,写剧本的时候就来了很多回。聊了很多,让我们觉得他可以演出一个不一样的角色。“

在刘成龙看来,孙岩这次的表演特别可贵的,是能把一个有点阴晴不定的“中二”人设,演得一点都不尴尬。“拍摄时,他跟导演的沟通也很多,真的是突破了传统的表演模式。包括打戏也做的很好。“

为了演好于永义这个角色,孙岩连续准备了几个月,脱水、力量一样不少,硬练出了一身肌肉。终于用“打架有腹肌可露,对兄弟骚气软萌”立住了这个反常规“大哥大”。

编剧刘成龙:从《河神》到《悍城》,架构世界观的脚步永不停歇

如果说于永义这个角色能成功得益于准备充分,那么高至霆饰演的小武就是一个在现场改出来的精彩角色。

“这个角色能成功,导演要占大半功劳。在原来剧本中,小武这个角色线条比较简单。在看到高至霆的表演后,导演说一定要让观众喜欢这个角色,于是我们就现场改,写飞页,把这个人物丰富了起来。”

于永义海边怀念小武的那场戏,“领带”“空弹匣”“摸头杀”这些细节,都是在是在拍摄的时候加出来的。在《悍城》剧组,刘成龙这样亲自过手的增删改写,还有很多。

我一直说一个好的戏出现,不是丢问题丢出来的。而是你丢问题的同时,还给出你认为对的2-3个解决方案。这样的话你会给对方一种安全感。剧组才能运转流畅。”一百余天海外拍戏,场景不允许、角色不匹配的情况遇到了很多次,刘成龙和团队都是本着这种原则解决了问题。

编剧刘成龙:从《河神》到《悍城》,架构世界观的脚步永不停歇

“有人跟我说,你有这跟组的时间,要是出去给人写一本子,还能赚钱。但是我觉得这就挺好的。原来跟陈国富导演、陶昆老师学拍戏,从来就没学过怎么将就。自己拍戏也不会将就。“

况且,有时真正的好戏是要浸入拍摄环境中才能创作出来的。

比如,《悍城》的拍摄地槟城是个特别有特点的城市,各种民族、语言混杂相融,在当地会说四五种语言是一种很正常的事儿。所以,最后刘成龙就把这种你说英语,我说汉语,他说印度语,还都能互相听懂、交流的有趣情况带到了本子里,让剧中的堪国有了如今面貌。

“一部《悍城》做下来,有经验积累,也有让我继续思考的地方。” 如果说,把建立人物放到剧本的重中之重,从头保持稳定的运镜、美术以及故事讲述水准这是《悍城》的成功经验话,那么打戏的创新则是不少观众争议的焦点。

“剧中的枪斗术、洗衣房的擒拿术,都是找顶级武指专门设计,让演员专门去练的。这种打斗细节更好看,更华丽,但也确实打破了大家的欣赏常规。这次,我们还尝试着去掉了一些打斗的效果声。以后,我们会反思总结这次的教训,但创新是一定会坚持的。”

一个叙事宇宙架构师

从《河神》到《悍城》,刘成龙的编剧作品,一直以宏大的世界观架构为观众称道。

他笔下的世界,让人感觉是在生长流动的。这集在这里发生一场火拼,下一集就可能打开一片新世界,遭遇几个新人物。迷人。”一位剧迷在豆瓣上这么评价。

不过,对于刘成龙来说,构建世界观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创作的风格标签,而是他要用毕生要去完成一项事业。

“为什么说在现在创作故事,构建世界观是必需的?你想,我们写的故事是虚构的,我们演员在镜头下的表演,是假定的。隔着这么两层假,你还想让观众相信是真的,没有一个世界观做依托怎么可能?”

编剧刘成龙:从《河神》到《悍城》,架构世界观的脚步永不停歇

除了用世界搭建让观众相信故事之外,刘成龙还有一个创作野心――要构建一个能把自己的作品都能勾连起来的世界:“珞珈其实就是一个超级英雄,一个活跃在当代的英雄。下一部我们要启动的网剧是改编自天下霸唱的《地底世界》,一个设定在60年代的探险故事,剧里有个核心道具叫做时间匣子,如果可能,未来它可能是串联世界观的关键。”

其实,在《悍城》里刘成龙已经提前埋下了伏笔。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在珞珈第一次通过手机接收上级信息时,夹杂着指令的那部有声书就是《地底世界》。

无独有偶,和刘成龙的思维类似,栗坤也有用耐飞作品酝酿、搭建“世界观”的长期计划。

多年开发电视节目的经历,让栗坤对民俗文化有了系统了解,她一直有一个景愿,希望通过对奇幻、神话IP的影视化,打通奇幻剧集与民俗文化之间的隔阂:“民俗文化帮助奇幻文学落地,奇幻文学帮助民俗文化流传。”这样的视界契合,也为刘成龙以《地底世界》为核心的世界观架构,提供了拓展、绵延的机会。

编剧刘成龙:从《河神》到《悍城》,架构世界观的脚步永不停歇 编剧刘成龙:从《河神》到《悍城》,架构世界观的脚步永不停歇

据了解,发生影业现在已经单独搭建了一个世界观部门,这个部门里面有编剧,有制片,有美术,专门负责构建、完善世界观。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5119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