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扮丑,究竟是在讨好谁?

事实上,杨幂和范冰冰也不过是女星转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在如今的大荧幕上,美貌女明星想拿奖先“扮丑”,似乎已经成为了电影圈不成文的规矩。

赵薇凭借《亲爱的》中粗鄙无知、买卖孩子的农村妇女,首次拿下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颜丙燕凭借《万箭穿心》中的城市底层妇女,将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影百合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奖等一众奖项统统收入囊中;在电影《杀生》中,梁静对举止夸张言语粗鄙的“接生婆”的塑造,让她获得了金马奖。

女星扮丑,究竟是在讨好谁?

即使是作为权威存在的奥斯卡,这么多年对寡妇、丧子母亲、丑女等形象也有着不一样的偏爱。最为典型查理兹・塞隆在29岁时凭借《女魔头》中的连环杀手一角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而在这之前,她拿到的都是花瓶角色。

作为观众认证的实力派,梁静曾开玩笑称:“女演员们,不要怕扮丑,你们看我,这么漂亮一美女,一扮丑,就拿了奖”。

虽然很多女演员自毁形象的或许并非出于拿奖的心态,但是颠复形象的表演更容易拿奖,的确一件毋庸置疑的事实。

纵观受到肯定的女性银幕形象,观众似乎更偏爱于绝境下的女性角色,他们喜欢看着女性哭泣、崩溃、绝望,即使有着丑陋的容貌但有着或善良或坚定的内心……为了塑造这样的形象,女演员需要扮丑、增肥,尽量远离美丽这个词,以此获取评委的垂青。

女星扮丑,究竟是在讨好谁?

这也致使越来越多的女星加入扮丑行列,一方面是对自我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市场环境下不得已的选择,利用“丑”在女星身上的戏谑感营造一种“审丑”心理。

复旦教授杨俊蕾在《“女星扮丑”成为形式,是对真实民间的误解》中指出,“导演与原著作者各怀心思的仓促拍摄和奢望欲念,既想让女星扮丑成为引人发噱的搞笑材料,又想让扮丑后的底层人物获得普通观众的普遍关注与道德优势。”

在这样的环境下,或许就如同爆款文中对“如何在三十天内减肥”的问答一样,“扮丑”也成为了“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奖”这一问题最简单粗暴的回答。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5172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