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剧中的女主面对婆婆侮辱,她含笑说,“我是您儿媳,您还不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并还主动要求休妻:“二少爷,我配不上您,您就休了我吧。休书就写瑛娘不事公婆,生不出儿子。”
但这些观念对于现在的人而言却是难以接受的,尤其是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反感“自我牺牲”和“赞美苦难”,他们更看重的是个体的尊严和感受。
就像之前主流媒体大肆宣传高考状元感谢贫穷的言论,就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反感。也就是说,在传统的语境中“无私奉献”是一种美德,而“自私”则是一种道德污点。
这点即便在当下的舆论中也有体现,几乎在很多热点事件的评论中,都会有人高呼“这个人太自私了”。
比如当有人离婚的时候,他们会说“这种行为太自私了,没有为孩子着想”;当有人辞职的时候,他们则会说:“年轻人不懂得吃苦耐劳,太自私了。”
那是由于这套所谓的逻辑是极度排斥自我的,所有为了自身利益谋划的事情都是自私,人必须要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而随时牺牲掉自我,并以此而感到快乐。
而实际这是对于自私和无私的狭隘理解,就像人们常常会将行为划分为利己和利他,但其实这两者并非是泾渭分明的。
就像有人常常助人为乐,并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从表面看这是利他的,但实际TA这么做的原因也许是为了满足一种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所以驱动力还是来源于自己。
与此相反,还有一些人是迫于道德压力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欲望,去一味地满足他人的要求,得到所谓的“好人”的称号。
而更可怕的是将这种道德标杆强行地推行到他人的生活中去,或许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自私,正如王尔德说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同时,在现在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增强,“自私”这个词语的的含义已经有所变化,它从一个贬义词变成了一个中性词。人们已经默认了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考虑其自身的利益,在不伤害到他人的前提下,这都是合理的。
就像王小波所言:“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
相反,用道德绑架的方式来强行要求他人牺牲和奉献,这才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这种观念并没有尊重个体意识,它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将人作为符号化的工具来利用。
就像《娘道》中的女主,舆论会歌颂她的伟大,但却并不会对其生活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更何况,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味地牺牲和奉献自己也并不真正对他人起到作用,它有可能只是自我感动和自身缺乏独立意识而已,只是在很多时候自己意识不到。
或许换个角度看,人们可以将《娘道》看作是一种提醒和反思,观念有千万种,而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还是自己的事情。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 - 2025圆叶文娱 ALL Rights Reserved 圆叶文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