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七十二道脚不干

发布:2020-10-23 21:43 · 文摘

我们是活在历史中的。

我们上了高中以后,长春市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怪事。有八十多年历史的长春市老火车站被拆毁,是不是爆破已经记不清。若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这是90年代初家乡建设很大的败笔。据说,大约同一时期,德国人修的青岛火车站也被拆。拆除是为什么呢?和韩国炸掉总督府——清除殖民主义遗产——还不同;从建筑学的角度又解释不清。

我们去老火车站搞过“社会实践”。随后,1909年修建的这座小楼就被拆了,连历史的尘埃都没有留下。1994年初秋,我们从新火车站出发,奔向理想的或不理想的大学。

附中的历史教学团队相当强。年轻的赵海军老师担当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年长的吴佳文老师担任中国古代史教学。吴老师个子很高,非常儒雅,可能就是文曲星派来协助我们学好历史课的人。赵老师略显黑瘦,嗓音与众不同,大概是为香烟所苦。体育不是他的强项,但赵老师在篮球场上敢打敢拼。这方面,我实在应该向他学习。

我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20岁以后会临时选一种叫作日本史的东西来苦学。现在想想,日本古代的小说和俳句还算有趣;近代史太不堪,国耻莫忘;至于那所谓的波澜壮阔的1868年明治维新已经彻底过时,爱读历史的年轻朋友也要慎重。

有一次,吴佳文老师病了,我们五班的几个同学去看他,他在病床上提过一本叫《白鹿原》的书“很热”。我当时只是觉得老师说的这本书太奇怪:村里的二流子都参加革命了?我根本没听懂吴老师对这本书是褒还是贬,现在来看,所谓经验和学问都只能从小慢慢积累,急不得。好多年后,我才知道《白鹿原》是陕西作家陈忠实写的,哎,文化成就,陕西。我们吉林,那时候,连小品都干不过辽宁,何况是作家。

吴老师在课堂上提过88级的焦健校友,此校友尤为擅长背诵,且组织过背诵三人小团队,相互提携,相互诘问,让我们这些后辈尤为赞叹。我不擅长组建团队,背诵也是勉为其难。历史课本不押韵,且重点总是变。人到中年后,相信两点:历史确实不是科学,不然怎么会有教化功能?第二、中国的历史系与文学系,各行其道,不相互学习借鉴,是违背古训酿成的悲剧。当代社会,文化精品太少,孤芳自赏的知识分子太多,与“文史彻底分家”有密切关系。

最庆幸的是那时候还没有所谓“历史小论文”一说,省去很多折腾。长春市历史太短,通常的说法是长春市始建于1800年,因此,我们也没有所谓历史类社会实践。只是去有历史名头的“劝农山乡”掰了苞米,那是高二学习生活以外的重头戏,听说双阳六中的同龄人为了这件事要把宿舍让给我们好久,我们当时少不更事,自然不知道城乡差别衍生出的辛酸和苦难。

历史,背了也就背了,忘了也就忘了。难忘的是赵和吴两位老师的绝好搭配,推着、送着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往前走。没背的就别背了,2020年的高考都结束了,你的历史课本早已被丢在历史的尘埃中。

长大以后,我看见很多爱读历史的孩子。而我当年不是,庆幸不是。大爱必甚费,那届同窗似乎也没有谁被大学的历史系入取,历史这门学问太昂贵。不像中文,有笔就写。没笔先打腹稿。

我的历史课肯定是合格了。2000年前后,我突然有写点“可读性很强的历史”的想法,被很多教授痛批了一顿。在他们眼里,于丹不一定是白痴,但易中天肯定是败类。新历史既然写不出,听老歌总可以吧。中学时代仅有的几盘光碟都已不见,长期保留的只有《红楼梦》十二首插曲,我拿出来复习,那个作曲家王扶林也是东师附中毕业的。

我们是活在历史中的。

我们上了高中以后,长春市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怪事。有八十多年历史的长春市老火车站被拆毁,是不是爆破已经记不清。若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这是90年代初家乡建设很大的败笔。据说,大约同一时期,德国人修的青岛火车站也被拆。拆除是为什么呢?和韩国炸掉总督府——清除殖民主义遗产——还不同;从建筑学的角度又解释不清。

我们去老火车站搞过“社会实践”。随后,1909年修建的这座小楼就被拆了,连历史的尘埃都没有留下。1994年初秋,我们从新火车站出发,奔向理想的或不理想的大学。

附中的历史教学团队相当强。年轻的赵海军老师担当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年长的吴佳文老师担任中国古代史教学。吴老师个子很高,非常儒雅,可能就是文曲星派来协助我们学好历史课的人。赵老师略显黑瘦,嗓音与众不同,大概是为香烟所苦。体育不是他的强项,但赵老师在篮球场上敢打敢拼。这方面,我实在应该向他学习。

我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20岁以后会临时选一种叫作日本史的东西来苦学。现在想想,日本古代的小说和俳句还算有趣;近代史太不堪,国耻莫忘;至于那所谓的波澜壮阔的1868年明治维新已经彻底过时,爱读历史的年轻朋友也要慎重。

有一次,吴佳文老师病了,我们五班的几个同学去看他,他在病床上提过一本叫《白鹿原》的书“很热”。我当时只是觉得老师说的这本书太奇怪:村里的二流子都参加革命了?我根本没听懂吴老师对这本书是褒还是贬,现在来看,所谓经验和学问都只能从小慢慢积累,急不得。好多年后,我才知道《白鹿原》是陕西作家陈忠实写的,哎,文化成就,陕西。我们吉林,那时候,连小品都干不过辽宁,何况是作家。

吴老师在课堂上提过88级的焦健校友,此校友尤为擅长背诵,且组织过背诵三人小团队,相互提携,相互诘问,让我们这些后辈尤为赞叹。我不擅长组建团队,背诵也是勉为其难。历史课本不押韵,且重点总是变。人到中年后,相信两点:历史确实不是科学,不然怎么会有教化功能?第二、中国的历史系与文学系,各行其道,不相互学习借鉴,是违背古训酿成的悲剧。当代社会,文化精品太少,孤芳自赏的知识分子太多,与“文史彻底分家”有密切关系。

最庆幸的是那时候还没有所谓“历史小论文”一说,省去很多折腾。长春市历史太短,通常的说法是长春市始建于1800年,因此,我们也没有所谓历史类社会实践。只是去有历史名头的“劝农山乡”掰了苞米,那是高二学习生活以外的重头戏,听说双阳六中的同龄人为了这件事要把宿舍让给我们好久,我们当时少不更事,自然不知道城乡差别衍生出的辛酸和苦难。

历史,背了也就背了,忘了也就忘了。难忘的是赵和吴两位老师的绝好搭配,推着、送着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往前走。没背的就别背了,2020年的高考都结束了,你的历史课本早已被丢在历史的尘埃中。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底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C) 2017 - 2025 圆叶文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