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玛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的花园,这片花园有一阵子让她颇感骄傲,然而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她把头探出窗外又缩了回来。如果喜欢本小说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现在不再填土、不再挖掘、栽种,顶多是修一点枝而已。老雷库克每星期来三次,不用说,他已尽力去照顾这片花园了,但是所谓的尽力是他自己说的,不是他的主人。玛波小姐一五一十地告诉他该做些什么,什么时候该做好,老雷库克总是展露他那特殊的天才,口口声声说好,但是什么也没去做。
著名的电影明星玛丽娜~格雷格购置了圣玛丽米德最好的别墅,并举行盛大的夏日酒会宴请宾客、乡邻。这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打破了圣玛丽米德如水般的沉静,大家纷纷赶去一睹大明星的风采。豪华的庄园,热情迷人的明星们,丰盛的宴席,正在人们尽情欢乐的时候,站在玛丽娜身边的一位女士突然间口吐白沫,一命呜呼了!
警察即刻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发现去世的女士生前是玛丽娜的忠实影迷,热心于公益事宜,除了爱多管闲事外一时间查不出有什么可能恨她于死地的仇人。调查过程中,警察发现一位颇有风韵的女邻居对死者的丈夫倍加关心。难道是情杀?再继续调查下去发现死者生前最后的一杯鸡尾酒竟然是调给玛丽娜的。难道是错杀,而玛丽娜才是凶手真正的目标?
玛丽娜先是目睹谋杀,现在又得知自己生命有危险,而且自己的丈夫成了警察新的怀疑对象。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神经崩溃了。
庄园里的一名女佣不知去向。有人不时打匿名电话;又有人送来敲诈勒索的字条。这天夜里,庄园里突然枪响,又一桩谋杀……
村子里一时间流言蜚语,警察也感到束手无策了,只有马普尔小姐自言最清楚一切的来龙去脉。但是这时的马普尔小姐已是老态龙钟得连出家门的能力都没有,她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就算她真的猜到了大家都看不出的线索,以她这样的状况又怎么能阻止下一桩甚至下几桩的谋杀?
这不是马普尔小姐的最后一案,但马普尔小姐给人的感觉真是老得动都动不了。全书对于老年人力不从心的感受描写得很细致。
开头几章以马普尔小姐的眼观耳闻来描写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这种种变化的感受,一般的读者或许会觉得枯燥无味。怎么说呢,什么样的小说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即使是一类也不过是以别样的空间和地点里发生的故事来反映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这本书写于20世纪60年代,战争的阴影已淡,人们忙于城市发展和建设,一些多年来没有改变的事物到这时再也难逃时代的冲击了。而作为典型英国乡村缩影的圣玛丽米德也是日新月异。村子里的年轻人出外到城市里找寻工作,留下一批上了年纪的象马普尔小姐的上一代人守在窗前感叹时代是如何得不像他们年轻时的那样。
旧日的杂货店慢慢被超级市场取代,街上满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城市少妇。新兴的廉价住宅区此起彼伏,城里的中产阶级搬入乡下。旧式的贵族庄园则为电影明星入住。
在《藏书室女尸之谜》里,电影是叫人不以为然的行业。一个人可以因为是搞电影而叫大家认为理所当然地会行为不端,理所当然地有可能成为凶手。而到了这时,演员是名人,是人人梦想见上一面的偶像。整个村子因为有象玛丽娜这样的邻居而雀跃不已——即使某种程度而言她已过了她最红的时代,应该是“过气”才对。以前嫌年轻人的聚会吵闹,这时大家都忙不迭地要挤进这样的聚会,并以此为荣。
这样对于时空转移的描写在马普尔小姐的案件中很普通的。种种的感慨从她这样一位老太太的口里道出是最为贴切自然不过的了。她有那样的时间和心情去酝酿,她有那样的眼光,她有那样的年龄和经历。毕竟,阿加莎~克里斯蒂这时也是像马普尔一样迟暮的老人,眼看着身边的人来人往、斗转星移。尽管有些忧愁——哪个时代、哪个社会又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