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鲍贝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0:53
|本章字节:8410字
上海确实是个很容易使人搞错地方,也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的城市。安然好不容易找到“齐公馆”时,已近黄昏了。
她走进一条深深的弄堂。和外面的商业大街暂时隔绝。也许,看真正的上海人,只有走进弄堂里,才能真正看得到他们的生活。
走在大街上,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丰衣足食,人人都是体面的。进了弄堂就不一样了。平平静静的音乐开着;亭子间的公共厨房传出食物的香味;有阳光的窗台底下,拉出一根钢丝绳,一家人的被子衣服密密地晒出来,五颜六色的在风中飞舞。远远的,就能闻到衣物里阳光的味道。仔细看,可以认出一件今年大街上最时髦的大衣。
在弄堂的尽头,她终于看到一个敞开着的大门。两扇门板倾斜着,显得无用而无望。几十年的风尘,使那大门变得陈旧不堪,斑斑驳驳的差点辨认不出上面的门牌号。
门口的青石板上,一个小姐正弯着腰在那儿洗头,她身边的煤球炉搁着一壶快开的热水,咕咕地冒着热气。湿湿的头发,在阳光下散发出海飞丝洗发水的香味。
虽然这个门牌号已确切地告诉安然,这里就是当年的齐公馆,但她还是小心地上前问了那位小姐。
那小姐用手提着湿淋淋的头发,眯着眼打量了一会安然,大声说:
“现在叫齐家花园了!”
安然又问:“我可以进去参观吗?”
“去看吧,一年到头,总有些人会来看看这些老房子。特别是你们外地人,对上海老房子总是很感兴趣。”
幸好还没拆掉!——惊异之中,安然的心情竟暗暗有些窃喜。她一跨进那道大门,物是人非,世事浮沉的烟尘味道便扑面而来。
这里至少住了十来户人家。正是下班之时,楼道里炊烟四起。食物气,灰尘气,旧木头气,还有陈年的油气,各种气味充塞在一起。
底层的楼道里,用布帘隔出一块空地,里面随便放了一只马桶,半大的小孩光着屁股坐在马桶上,两只脚晃荡着。稍一走近,就可闻到那一小块地方日久积累下来的尿臊气。
走廊上面高大雕花的天花板早已黑白莫辨,花纹里全是灰尘,有几缕灰尘还像细细的绳子一样,直直地悬垂着。但走来过去的人,没有一个会去注意它。
在一个窗台上,堆放着一些旅馆的小香皂,一次性小梳子,一次性刮须刀。贫穷的人家,总是喜欢占些小便宜,积攒这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小东西,最后,就把它们搁在这儿落灰,增添杂乱。
这里就是如今上海芸芸众生中一个最平民化的地盘。在这里已找不到一丝丝昔日的豪华和精致。
安然走进一个楼道里,听着脚底下陈年木头发出“叽嘎叽嘎”的声音,她的眼里出现一种幻觉:她能看到从前这个房子的情形,灯光明亮,人声喧哗,男人穿着挺括的西服,女人们穿着三十年代的旗袍,梳着油亮的爱司髻,在走廊里走进走出。
而那个破旧的大门,原本应该有着高高的门槛,无邪的白梅从那个门槛进来,又经过那个门槛离去。
她的生命曾在这里得到升华还是堕落?
她原本可以在这里度过一生。
不知哪个窗口“咿咿呜呜”地传出二胡的声音,那是一曲“化蝶”,那琴声,如凄怨颤抖的长叹,向人诉说着一个千古爱情的传说。
琴声蓦地断裂。
有一个女人尖着声音在叫男人吃饭。
安然循着声音去寻找那琴声断裂的地方,但一无所获。
“你找谁?”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问。安然猛回头,却不见人影。
她的心提起来,踮起脚往楼道深处探望。
其中一个木格窗,突地开出半扇,探出一张脸来,那张干瘪苍老的脸刻满皱纹,她向安然挤出一个奇怪的笑。复又关了窗,在模糊陈旧的窗玻璃后面,头一闪就不见了。
安然愣在那里。她飞快想着,那老太太少说也近百来岁了。如果白梅还活着,是否也差不多这个年龄,或者也就这个模样。
她从那个楼道走回去,依然是那陈旧木头“叽嘎叽嘎”的声音。她听着这个声音一步一步走下去,走下去。
她知道,时光已不再。
爱恨情仇,流离失所,生死契约。到头来,人都只是同样的一个结局。
生命再热,到头来总要冷却。
就如那百来岁的老妇,不管她曾经拥有过如何辉煌的人生,和如何年轻美丽的容颜,也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暗无天日地等死。
她完全以“局外人”的清明看着这一切。
可她也只不过是一个凡俗人,一样拥有凡俗人的劣根性:勘不破世情,放不下心事,把自己折磨到生命最后一秒。
在楼道口,安然遇见那洗头的女孩正提着水壶跑过来。她热情地邀请安然去她家看看。她自豪地告诉安然,她们住的地方,原是齐家最华丽的客厅。
这个客厅华丽的气息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它被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厨房和餐厅,以及一间一家三口的卧室。
女孩的母亲,梳着一个整整齐齐的市井的发髻,微笑着和安然打了招呼,并嘱咐女儿,上班别迟到了。而她正赶去隔壁婶娘家打麻将。
那女孩原来是在夜总会里上班的。
住在这里的人,大都是事业不成功的。所以,他们的身后便都有那么一些寂寞,但这样的寂寞,他们早已不在乎了。他们只在相同的人群中,寻找一份日常的快乐,平静地打发着一个又一个相同的日子。
女孩已褪下那件缩了水的毛衣,换上了一件时髦的紧身风衣。一头烫过的头发被吹风机一吹,爆炸式地散开在双肩上。她拿了好几条围巾,和衣服搭配着。安然建议她用米黄色的那条,看上去很般配。那女孩大声说:
“这条围巾可是很贵的!但我是从市场上淘来的,那家店倒闭了,于是将积存的东西都拿出来亏本卖。”
女孩得意地说着。这就是地道的上海女孩。只要她有一点点钱的话,就可以做出很有钱的样子出来。她天生懂得使自己气派。她们从来不为住在这样破旧的地方而感到难堪,因为这里是上海。上海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骄傲的。上海,有着太多眩目的生活,虽然这样的生活并不属于自己,但机会总在等着你。
这个夜夜泡在夜总会里的女孩,也在向往着能有破壳而出的一天吧。可周围的墙那么厚,弄堂那么深。她能走得出去吗?
安然傻傻想着。
“我带你从后院出去吧,那边也有一个门的,从那边出去离大街近些,打的方便。”
女孩关了门,带安然走进后院。
她对安然说:“要不,你再看看这后院吧,我先走了,不然上班要迟到的。”
安然道过谢,目送那女孩走出院门。她看着那女孩的背影想:这样的女孩走在上海这个大街上,又会成为一道艳丽的风景。
她又回过身来望一眼那个女孩的家,那曾经是个华丽的齐家客厅。现在的后门口的墙外挂了一条刚剖洗干净的大鱼,想必是女孩的母亲晾来当鱼干的。此时,正散发着一阵阵的鱼腥味。
怎会把房子住成这样?安然有些神伤。
后院一片荒芜。除了几根零乱的杂草,什么也没有。一堵古老的墙扛着几十年的风尘,静静屹立着。
安然一动不动地站着。
就在那堵墙下,她看见白梅的身影飘然而至。白梅取出一块松动的青砖,露出一个空洞来,将一件东西放进去,然后小心地将那块砖重新放平。恍惚间,她见到白梅回头朝她笑了一下。那凄凉的带着诡秘的一笑。
仿佛是梦魇。
她不敢说话,也不敢动。她怕一开口或稍一动身,就会惊走了她。
以后的日子里,她确信自己看见了白梅。那是一场奇遇。她总怀疑自己患有癔症,或者视觉异常,或者是出现了一场幻觉。可是,就是这场奇遇,在冥冥中引领她,终于帮助她打开了那个难解的谜团。
只要想到这里,她就坚信这个奇遇绝不可能是毫无来由地闯进她的梦境或者幻觉的。这一定是一场实实在在的遇见。她确信自己遇见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白梅。
她从不信邪。但,死只是一个普遍概念。完全可以被否定。
这件事,她从未向任何人提起。她怕人们会用鬼魂之类的名词来给它下定义。对她来说,这是对心中的神圣友人的一种亵渎。
走出后院,天已完全暗了。夜色将老房子的颓败和不堪遮掩住了。雾模糊了许多东西。此时,站在这座古旧的大宅院外,可以想像那里的一切都是新的,好的,美丽的。只是想像之中,总会伴随着莫名的沧桑。
上海的老房子,以自己凋败的凄美温润着人们的空想,吸引着外地人的好奇。
那种东方式的奇异气氛:如陈旧、隐秘和被遗弃的精致,是通过那些老房子表达出来的。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人们都喜欢在天黑以后出去散步。因为,夜色能掩去白天的杂乱和烟尘。
安然打的到了外滩。仿佛是毫无意识地,她随口对的士司机报出了外滩这个名字。也许来上海的外地人,都会去外滩走走。
这是中国最西方化的一条江岸。这里也是上海最现代的地方。上海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怀旧与梦想并存,过去和现在对峙。几十年以前,那沿江的堤岸曾是有名的情人墙,一对对情人站满黑暗的堤岸,悄悄而纵情地亲热。在外国人眼里,这里有着中世纪式的浪漫,那是他们想象中的花花世界。
上海曾被人称为东方的巴黎。上海和巴黎同样是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其实,细究起来,对巴黎来说,上海关键的词是“东方”;而对上海来说,关键的词是“巴黎”。
怀着梦想的人,都想方设法地挤向上海或者那个遥远的巴黎。因为这两个地方,是造梦的天堂。
她陪青莲来到上海,这个城市将成为青莲的第一个飞跃点。如果成功,她将飞向巴黎。安然知道,奢华的上海和巴黎,只是向青莲展开它们眩目的生活的一角,她的人生将被改写。
有很冷的风,可外滩上还是人来人往。有人双手抱臂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靠在长椅上闲坐,外地来的旅游者一脸激动地东张西望,双手紧紧捂着脖子上的相机。他们都是一些有梦想的人,四面八方地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