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川英治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28
|本章字节:8804字
东吴失去了英主孙策,全国曾一度因国丧而沉寂。年轻的新主孙权因势而动,集聚了不少优秀的辅佐人才,致使国防和内政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作为重大的国策方针,孙权首先与河北的袁绍断绝了关系。
这个策略是诸葛瑾提出的。因为他曾长期居住河北,对袁绍高层内部的纷争非常熟悉,因此认为断绝与袁绍的往来,利大于弊。
另一方面,暂时给人追随曹操的假象,一旦时机成熟,就对曹操加以讨伐!
以上的设想构成了诸葛瑾策略的核心内容。
由于东吴做出了这样重大的决策,所以,陈震作为河北方面的使者虽然已在东吴待了很长时间,但最后毫无所得,反被赶出了东吴。
此时,曹操的阵营也有了新的动向。
东吴因孙策之死受到巨大冲击后,曹操突然召开了评议会。他即席提议道:“这真是天赐良机。我们是否应该乘机立即派遣大军下江南,攻伐东吴?”
此时正巧来京的侍御史张纮在会上当场表示反对。他谏言道:“乘人之丧而动兵马,这好像不符合丞相的身份,在古代也未有先例。”
曹操听了也觉得此言有理,似乎对自己的卑劣想法感到羞愧。于是,以后不仅绝口不提此事,反而派特使代表他向东吴新主孙权送去朝廷的恩命,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那个忠谏的张纮也被授予会稽都尉的官职荣耀而归。
姑且不论曹操选择的方针和东吴决定的国策永续性如何,但在孙策死后的这段时间里没想到两者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此间,最感到愤愤不平的是河北的袁绍。
不仅派去的使者被逐,东吴还进而以此向曹操献媚。而曹操也捐弃前嫌,又对孙权加官晋爵。通过双方的外交斡旋,实现了两国提携的目标。袁绍面对这样的现实,更为自己的河北军被孤立感到焦躁和不安。
“首先要打倒曹操!”
袁绍一声令下。
于是,来自冀州、青州、并州、幽州等地的河北五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开赴官渡(今河南开封附近)的战场。
袁绍自己也穿上华丽的战袍,骑上战马,准备亲自率军离开冀州城奔赴战场。重臣田丰对此深感忧虑,他对袁绍极力陈说出战官渡的不利因素,“如果主公这样穷兵黩武,造成内部空虚,必然招致大祸。我认为与其如此,倒不如撤回去官渡决战之兵,转为防守,这才是当下的最善之策。”
站在一旁的逢纪素来与田丰不和,这时故意小题大做地指责田丰,“大军出征之时就讲出如此不吉之言,是期待着主公的失败吗?你有什么根据说会招来大祸,现在为何要如此断言?”
大军出阵之日,为一点小事预卜吉凶都会令世人耿耿于怀,甚至会被判为散布不吉之言的大罪,更何况现在发出此言的是一位重臣。
袁绍听了勃然大怒,除了痛斥田丰的荒谬之外,还下令拿田丰的人头祭旗。
经过众臣的苦苦哀求,袁绍才饶其一命,但仍余怒未消,大声叱道:“把田丰戴上颈枷关进大牢,待我凯旋后再论其罪。”
袁绍说罢立即率军出征。
途中,当大军行进到阳武(今河南原阳附近)时,沮授又来对袁绍谏言道:“曹操最希望速战速决,因为其后续的军粮补给严重不足,所以我觉得我军不应中他的诡计而立即决战。我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在斗志和士气方面还不及曹军。”
“住口!难道你也想学田丰,乱放不吉之言吗?”
袁绍简直怒不可遏,他下令把沮授也戴上颈枷下狱待罪。
就这样,在官渡一带方圆九十里的山野地区,河北的七十万军队严密布阵与曹军对峙。
那一天,烟尘蔽天,两军的密集旗鼓遮没了大地。在蒙蒙的尘土之中,天空的亮色时隐时现,宛如黑夜中的群星飞舞。
正午,太阳高悬天空。
这时,袁绍的阵地上响起了三通战鼓。
仔细一看,只见大将军袁绍在猎猎飞舞的军旗下催马出阵。他穿戴着金盔、锦袍、银带,一身重铠,骑着名呼“春兰”的骏马,坐在遍镶螺钿的雕鞍上,真是威风凛凛,仪表堂堂,不愧出自河北的第一名门。
袁绍耀武扬威地站在阵头,大声叫道:“曹操出来,我有话对你说!”
曹军的铁壁阵里,许褚、张辽、徐晃、李典、乐进、于禁等武将率领的军队紧密相连,就像一道人马组成的长城。此时,在这长城的中间突然响起一个人的声音:“曹操在此,你就是难得一见的河北袁绍吗?”
接着,那人拍马出阵,不用说,出阵者就是当今天下动乱皆因他而起的曹操。
曹操首先义正辞严地说道:“我先前上奏天子,封你为冀北大将军,并吩咐你好好地管理河北的治安。可是你今天却亲自兴兵叛乱,究竟为了何事?”
曹操在对他的敌人宣战时始终采用这样的口气。袁绍听了当然满脸通红地发怒了:“住口,曹操!你是什么东西!假借天子之名,矫诏谋私,滥施朝威。你就是庙堂的鼠贼,罪不容赦的逆臣。我袁绍的世代先祖都是汉室的第一直臣,所以今日替天行道,讨伐像你这样的逆贼,这也是顺应天下百姓的民心。”
就双方发出的讨伐宣言而言,谁都会感到袁绍的铿锵之语更为有力。
曹操听后匆匆地说了声“不必多说了!”就拨马回阵。同时,他高举着马鞭大声地命令道:“张辽,你给我出阵杀敌!”
刹那间,弩弓、铁炮齐发。在如雨的飞箭中,只听得曹营中的张辽说了声“拜见大将军”就驰马出阵,直接迫近袁绍。
正在这时,从袁绍的身后突然蹿跃出一员勇将。他对张辽破口大骂:“你这个天杀的家伙,给我住嘴!”
此人正是河北的勇将张郃。
两将相遇,分外眼红。于是立刻各持兵器混战起来。
两人火花迸溅地激战五十回合,难分胜负。
曹操站在远处惊讶地瞪大眼睛看着越战越勇的张郃,不由轻轻地自语道:“啊,这个怪物是谁?”
站在一边的许褚见此情状,忍不住挥舞着大刀奋然冲上前去。河北军方面也立刻有一员大将一边高叫“让你见识我高览的厉害”一边纵骑出阵,挺枪迎敌。
这时,袁绍的宿将审配正站在将台上观察军情大势,他发现现在曹军分成两支,每支军队约三千人,企图夹击己方军队的侧面。
“快,发信号!”审配大叫一声,拼命地挥动着手中的令旗。
一切似乎都在预料之中,事先定下的暗伏弓弩队和铁炮队之计果然立奏奇效。
只听得天崩地裂般的炮声突然轰响,如雨的矢石、铁丸迅速覆盖了企图突击河北军侧面的曹军部队。指挥部队的夏侯惇和曹洪两位大将急令撤退,但为时已晚。曹军受到暗伏驽炮的袭击后立刻狼狈地四处逃散,出现了溃乱的悲惨局面。
“现在开始乘胜追击!”袁绍下达了全线追击的命令。
袁绍胜利了。的确,在那天的战斗中,河北军取得克敌制胜的大捷。与此相反,曹军则不得不渡过官渡河进行了悲壮的撤退,其时已日薄西山。
原来,这官渡地势的特点使其成为河南北方唯一的要冲之地。它的背后耸立着高山,官渡河围绕着山脚,蜿蜒三十余里,形成了天然的壕沟。曹操在这河流一带设置了大量的鹿砦,并凭借大山的险要进行了严密的防守。
两军隔着官渡河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无论河北军采取什么方法,都难以接近我们这儿。”
曹军对其据险布阵的优势颇为自负。经常犹豫不决的袁绍似乎也有所醒悟,说道:“强攻是愚蠢的”。所以在其后的几天,竟然一箭不放。
不过,就在一夜之间,官渡的北岸出现了一座新的土山。
原来,不知袁绍出于何种考虑,派遣二十万士兵运用工具垒起了这座人造假山。经过十天功夫,已经完全形成了一座山丘。
“这是在干什么?”
曹操的一方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惑不解。各个阵所的将士们手搭凉棚眺望这座人工土山,无不议论纷纷,但始终没有应对之策。
“啊,他们正在假山上修筑几个观察的岗楼呢。”
“原来如此。他们花那么大的精力做这件事究竟想干什么?”
不久,袁绍的河北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解答了这个问题。他们在细长的人工土丘上修筑了五十余座岗楼。每座岗楼上配备了五十名弓箭手,只待一声令下,五十个岗楼同时放箭,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箭雨”。
曹操对此目瞪口呆,只得将前沿阵地后撤到山脚后面。
“准备渡河!”
根据袁绍的作战部署,河北军又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
袁绍利用夜间不断派人去清除设置在河中的鹿砦,同时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在己方弓箭手掩护射击的配合下,伺机登上曹军的前沿阵地。
面对着袁绍咄咄逼人的攻势,曹操的内心似乎也充满着惶恐。他暗忖:原以为有了这条河流的拦阻,官渡的防守可保无虞,没想到……
正在这时,曹操的幕僚刘晔献上了破敌之策。他道:“我们当前的要务就是必须先粉碎敌人的人造假山和射箭岗楼。如若不然,我军就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我建议迅速制造发石车,这样就能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了。”
“发石车是什么东西?”
“这是我家乡的一个不知名的老铁匠发明的。他把巨石填入炮筒,利用火药使巨石在空中爆炸,以此可大量歼灭敌军。”说罢,他又描画了具体的制造图纸。
曹操听后大喜过望,他立刻派人请来了那位老铁匠,并督励几千名铁匠、木匠、石匠和火药制作工人日夜劳作,很快就按照设计图纸造出了数百辆发石车。
这的确是一场具有科技含量的战争。虽然还无法和现代的兵器相提并论,但当时的精神和战法确实已经产生了令人瞩目的飞跃。曹操命人将几百辆发石车集中起来,几百只炮筒喷发着火焰同时发威。飞出的大石在空中发出“嗖嗖”的响声,越过官渡河,在人工的假山上激起了无数的土烟。敌人的那些射箭岗楼也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那种器械是什么玩意?”
不仅是敌人,就连自己阵营里的人也对亲眼所见的兵器的威力怀有同等的恐惧。
“好像叫霹雳车。那是从西方漂洋过海而来的蛮夷们所使用的火器。”
有人摆出见多识广的样子如斯说道。于是,这种说法不知不觉地流传开来,人们就此把这种武器叫做霹雳车。
尽管如此,河北军又提出一个新的作战方案,对曹操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河北军的作战新方案就是组建“掘子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