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乔装登门(4)

作者:火小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8:54

|

本章字节:4356字

看着那不停转来转去的人,沈遇无奈的起身上前按住了沈夫人的肩,“好了,娘,您就不要再转了,我眼睛都被您转晕了。安心,已经去请了,一会儿就来了。不过娘,一直以来您不都是不怎么相信这个么?怎么突然间……那十六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们家什么时候有过孪生子么?”


沈夫人闻言叹了口气,握住了肩上那只手,“遇儿,这件事等娘知道了答案再原原本本的告诉你,这么多年了,我以为他已经……没想到今日居然又重新有了他的消息,这是老天爷对我们沈家的眷顾,感谢老天爷……”


正说着,守卫已经领着人进来了,一前一后的两抹身影道袍加身,走得近了,沈遇不禁微微眯起了眸子,他怎么觉着这两个人有些眼熟呢?似乎在哪儿见过这身影?


沈夫人一见人来了便迎了上去,“二位大师!请,快请坐,来人,上茶。”


“是,夫人。”丫鬟领命退了下去。


云挽卿没想到沈遇也在,一瞬间不禁有些愣住,四目相对原本想移开视线,想了想,硬生生的压了回去转而微微颔首致意,“沈夫人不必如此客气。”


虽然刻意压低了声音,但完全不像老人的声音,沈遇立即便起了疑心,而且那眼神太过熟悉了,这人是谁?


“大师,请!快请坐!”沈夫人张罗着扶着云挽卿到一旁坐下,跟在身后的十三敛眸过去,避开了沈遇探究的目光,心中却明白沈遇已经起了疑心,他就说了这样的伪装是不会成功的。


“谢夫人。”云挽卿落座,接过了丫鬟奉上的茶盏放到了桌案上,“我想夫人应该已经知道贫道的来意了罢?”


沈遇那家伙居然一直盯着她,难道已经发现了么?不会罢?她的乔装有那么糟糕?他认不认出来无所谓,只要他别嚷嚷出来就好了。


“大师,方才那十六字……您是受何人所托?”沈夫人神色激动,手紧紧地攥着绢巾,平素的端庄平静已经不见了踪影。


云挽卿闻言轻轻摇首,声音压的越发低沉,“受何人所托就不便相告了,贫道只是带来这个消息加以确认,其实贫道也不知其中缘由,但却见过那个公子,与这位公子生的一模一样,这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长相,除非是双生子。这多年来那位小公子一直都在寻找亲人,只是苦无结果,此次遇到了有缘人幸得见过与那位公子一模一样的人,因此才牵出此事,也是贫道出现在这儿的原因。请问夫人,府上是否有过双生公子?今年贵庚几何?”


“与遇儿一模一样的人,是……是他!一定是他!”沈夫人又惊又喜,泪涌出眼眶,“不瞒大师,家中的确本有一对双生子,只是当年南寻之时遇到了匪徒,慌乱间大儿子便不见了去向,我们寻找多年终不见踪迹,仿佛在这世上消失了一般。这么多年来的寻找不曾间断,但心中的希望却渐渐消失了,已经到了死心的地步,没想到如今贵人降临,带来我儿的消息,真是上天眷顾!请大师受我沈家一拜,以表感谢之恩。”说着,便欲起身。


云挽卿正要阻止,却被沈遇打断了,“娘,且等等。”


看着按在双肩上的手,沈夫人诧异的抬眸,“遇儿?”


沈遇伸手轻轻的拭去沈夫人的眼泪,望向一旁端坐的人,“大师,方才所说只是片面之言,可有证明?”


证明?云挽卿在心中翻了个白眼,这沈小子来捣什么乱!他娘都说了有这件事,他还嚷嚷什么啊?真是讨厌!虽然心中不满,此刻却不能表现出来,“证明?这贫道没有,不过还有一事可证,请问沈夫人当年可有在公子身上刻下什么印记?比如在肩头刻有沈字的字样?”


沈遇闻言一震,沈字印记!他的左肩上便有一个,难道是真的?


“有……有!”沈夫人连连点头,拉住沈遇的手将人推到一旁,“大师,确有此事!当年两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便有银针在各自的左肩上刺了一个沈字,让他们永远记住自己是沈家子孙!大师,请你告诉我,我的儿子在哪里?我到底要怎样才能见到他?求求你!求求你告诉我!”


“沈夫人不要这样,贫道只是来传话而已,得到答案贫道自会回去像人说明,至于认亲之事还要看本人意愿,不过贫道想那公子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寻找家人,想必夫人一家很快便会团聚了。只是,贫道此去需要一样东西回复。”看到一旁失神的某人一眼,云挽卿缓缓开口。


“是什么?大师尽管开口,不管是什么都会替大师办到!”沈夫人激动的站起身来。


“不是难办的事,很简单。”云挽卿起身,望向沈遇的肩头,“贫道需要的是沈公子肩头刺字的拓片。”


沈遇闻言微微眯起眸子,迎上了那双月眸。


片刻之后,沈遇带着拓片走了出来,沈夫人见状立即道,“遇儿,快将拓片交给大师。”


“是,娘。”沈遇应了一声,缓步走到了云挽卿面前,那熟悉的淡淡馨香萦入鼻息间眸色不禁一暗,当着人前还是恭敬的将拓片递了过去,“大师。”


“多谢沈公子。”云挽卿接过拓片放到了随身的口袋内,随即道,“事已办妥,贫道也该告辞了。”


一听恩人要走,沈夫人哪里肯愿意,“大师这就要走?一路辛苦劳顿,定要在府上好好歇息歇息才是,我家老爷还未向大师表达感激之情,还请大师多留几日,让我们也尽尽地主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