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雅婷
|类型:文艺·名著
|更新时间:2019-10-06 10:32
|本章字节:8692字
接下来悖论就来了:那些有钱的成功的男人见过的美女多了,光是寻欢作乐也觉得无聊,同样需要有精神交流和灵魂沟通。我那个朋友属于极端聪明并且个性十足的,他们会因此爱上她,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挑战,他们内心会以这个姑娘也爱上他为最大成就;但假如姑娘真的爱上了他,他觉得自己在精神、气质、修养层面也终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用简·爱的话说就是“现在我和你平等了”,那么他立刻觉得她的聪明也不过如此,而脾气又那么不温顺,总归是没有大男子主义在其他小鸟依人的女人面前一言九鼎来得痛快。战胜了,就该离去了。
你看事情总是这样,人们都说爱情是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因为了解而分开。其实也可以这么诠释:人总是会爱上具有某些特质的人,而那些特质就是自己完全不具备的。换句话说,就是互补理论嘛。但是事情总是坏在但是上,那些陌生的自己不具备的特质也是让自己不安的因素之一,到最后你会完全看不惯它,试图抹杀它,这才是个悲剧。不信我举例你就明白了:喜欢“野蛮女友”的男人到最后会嫌弃自己的女人脾气秉性太差;喜欢温柔贤淑女人的男人到最后会嫌弃自己家里有个木头人,一点儿情趣都没有……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发表报告说:吝啬鬼与挥霍者易互相吸引成为夫妻。我当即就想到了章小蕙和钟镇涛。出身贫寒,发达之后也俭省的钟镇涛,在追求家世良好品位出众的章小蕙时一定不是没有想到她就是那么能花钱的,不过破产之后就完全可以归咎于女人太能挥霍,笑话在于,真的是那个原因吗?不过就是一个吸引之后又背离的普遍规律而已。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爱着我那个朋友的男人,超欣赏她细致的观察力和灵动的思想,现在他很不耐烦地嫌弃她过于敏感,希望她以后不要那么多愁善感。于是,我那个朋友就变成了忧伤的萧何。
有关第三者的111个建议
我有一个朋友,她也有一个朋友。我朋友的朋友爱上了一个男人,比爱她自己更爱。到此为止还是一个正常事件。但是,我告诉你那男人是已婚的,你一定觉得又陷入了一个无聊恶俗的故事吧。几乎所有这样的故事都是以心碎告终:这边厢爱得死去活来,那边厢左右逢源充满了欺骗和背叛。最后以男人的自私终结,反正要么对不起第三者,要么对不起原配,此事古难全啊。
我朋友的朋友是一个充满了无私奉献精神的“小三儿”。当然,她爱他,即使他有老婆也依然爱他。说老实话,涉及爱情责任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感情,这种事情外人很难在道德上予以评价,每天上网打开论坛就是各种倾诉出轨或爱上已婚男的故事,有无数留言可以随时调用出来调侃、批判、臭骂,劝说第三者弃暗投明。可是这个朋友路数还不大一样,她不光爱他,而且也不要求名分,就是那种第三者最“卑微”的心愿:只要我在你身边陪着你,只要你幸福就足够了;她还是那个男人公司里的中层骨干干部……这下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她每天为了爱情神魂颠倒、死去活来;她照顾着这个男人的心情,要听他倾诉苦闷;她还努力工作,帮这个男人控制成本开支、赚取更多的钱尤其是在知道他的公司明明是夫妻联名的情况下。
相对而言那个男人的老婆就轻松多了:作为一个全职家庭主妇,每天就是接送孩子上学,其他的时候都在和朋友们喝茶、spa和美容、逛街吃饭,没事还要飞飞香港日本购物。她隐约也知道男人在外面还有其他花头,但那根本不是她所关心的事,有那么活泼可爱的儿子,有夫妻联名的别墅、公司,她才不信男人可以抛下这一切换个新人呢,天下没有哪个男人会儍到把老婆变成前妻再变成股东的。所以,当我朋友再次接到她朋友半夜的倾诉电话的时候简直都忍不住怒了:“没见过你这么当小三儿的!人家都是二奶吃香的喝辣的享受人生,大老婆含辛茹苦地带孩子吃斋念佛,怎么到你这儿全反过来了?你被‘真爱’忽悠得给人家当牛做马,人家老婆过得不知道多轻松自在啊!”
如今市面上就是这样,都反过来了。你看那些“小三儿”们哪个不是纠结痛苦着的,而抓住了家庭命脉的老婆们则闲庭信步。要说搞婚外情搞成这样,男人也真够可怜可笑。就好像钱海燕在《有关第三者的111个建议》一书中所写:
“干一行爱一行:老想当第二者的第三者不是好第三者。”
“天要下雨,中年男人不爱他太太,都属于自然现象和你的魅力无关。”
“三角关系的真正原因是:他其实哪个都不爱。犹豫就是混蛋混蛋就是那个不承诺未来只和你约会厮混的人。”
“葛瑞哥说过:除非他整个是你的,否则他还是别人的。别争了。”
所以说,情感丛书还是有好处的,大家看完狗血剧,要是遇见这种不靠谱的朋友前来哭诉,完全可以直接把这种书丢过去,就圆满了。
越来越多的前因后果
我有一个朋友,她最近交了一个男朋友。你也知道,如今能遇见“可以以谈婚论嫁为目的交往的”男人的概率越来越小,所以这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尤其是这男人居然体健貌端身家丰厚历史清白,居然连烟酒都不沾,一看就是浑金璞玉,毫无疑问地从好孩子、好学生、杰出青年一路进化过来的。难得如今还可遇见这样自律性强、人品出众的大好男青年,当然有不少姑娘也爱慕着他。可是他偏偏和我那个女朋友对上眼了,我那女友颇有几分杀出千军万马重围的成就感。
但是她现在心中十分惴惴不安,因为那个男人太好太纯粹,连“靠”字都会当做脏话深恶痛绝,所以她有件事情一直还没来得及讲。当然,如今这种年代,每个人都有越来越多的前因后果,也多少经历过一些知己、恋人甚至前妻前夫……是的,就算那个男人已经没有处女情结,但是,他能接受一个有婚史的女人么,以他那种性格?这就是我的女朋友最近比较有压力的问题:她在偶然的机会认识这个男人而不是相亲的场合,两个人谈得还比较愉快并且逐渐深入,她还没来得及对对方讲自己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男人便已经表明了水到渠成顺其自然发展的正式态度。她现在患得患失地征求朋友们的意见:是冒着这恋爱谈不下去的风险告诉他我曾经有过婚史呢,还是等感情再稳定一点儿之后告诉他?
朋友们的回答当然分成两派,和以往不同的是,我发现其他问题可能会有男女不同的立场,而这个问题貌似只关乎人品高下。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在一开始就告诉那男人,因为如果他真的在意婚史的话,那么就算勉强在一起也始终是个地雷般的隐患,不如从开始就坦诚相待,如果他真计较这件事,那么起码还节约了交往的时间成本。另一部分人认为,感情这事儿,要是真的有了感情就什么都不计较了,你没看自己爱上的人条件多差都没关系,要是相亲的话那肯定什么都不能少啊!所以不妨先瞒着他,等两个人感情足够深厚再告诉他,他就没那么多计较了。
她现在被各种意见左右得非常犹豫。这其实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年头,谁还没恋爱过几场,哪怕结婚离婚几次的也并非少见。不过要是始终不说明情况,那不就成了我们鄙视的那种无良男?他们经常说:“我从来不说谎,只不过你并没有问过我,我认为隐瞒不等于欺骗。”所以,很多女孩子就是如此稀里糊涂地做了第三者的,因为那男人会说:“刚开始我没想到会和你怎么样,所以没有提过我结婚的事儿,等发现事情不对了,却又怕你怪我欺骗,张不开嘴告诉你了……”所以,你看,关于我那个朋友到底什么时候谈及婚史的问题,其实就是人品高下的问题,大多数例子里,男人如果是到最后才得知这一情况的话肯定会想不开他不是计较婚史,而是计较欺瞒。不过,这句话又很不幸地和“其实我不是在乎那点儿钱”一样,他其实还是会计较婚史。既然如此,还是早说早了断吧!
这一切都没有想象得那么糟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如今社会舆论中所谓的“大龄剩女”。最早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词是一小撮猥琐男用来“以嫁掉论英雄”的不靠谱言论,后来习惯了,大家干脆就拿这个词进行自嘲。有段时间,报纸上成日里强调人口普查的结论,大概就是这一代人的男女比例不平衡,大概会有以千万计的男青年找不着老婆,每个自嘲为“剩女”的姑娘都心话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嫁不出去吧”?
后来发现事情真是不对了。我那个朋友从事公关公司的职业是不存在生活范围太小一说的,但是她发现自己完全见不到身家清白的未婚单身男青年,就连她接触的其他企业和公司都呈现出一派“狼多肉少”的景象,而她的“竞争者”也越来越多了,无他,作为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她,慢慢发现身边单身女青年数目逐年增加,要知道,80后最大的如今也快30岁了,在某些男人眼里也属于“剩女”了。她不由感慨,我每天都要接触那么多男人,都来不及挑剔他人品好不好,单身男人都去哪里了?那些办公室小妹,恐怕更是两眼一抹黑地等着亲友介绍一切可介绍的男人吧。
总之,不管是城乡剪刀差还是年龄剪刀差,莫名其妙地就剩下来那么多大龄单身的姑娘。其实,仔细想想,这是个很好玩的悖论。那就是说,越是生活水平高注重精神世界,同时物质条件优秀的女子,生活的乐趣就越多,就越不会将恋爱和结婚当做人生最大成就,倒是那些急于靠婚姻改变生活状况或长相一般的姑娘都早早下手了。再说庸俗点儿,就像我那个朋友所说: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乐子就是男人。
话是这么说,可是她最近却被一则新闻激怒了。新闻说单身“大龄剩女”已成社会公害,专家建议不妨尽情享受。为此她恶毒地咒骂了专家。她认为,首先不说这些大龄单身女青年在事业层面的成就,就算是拉动内需角度来说都贡献匪浅,何况若不是恨嫁怨女,单身时光本来就应该是精彩丰富的;而“尽情享受”这四个字就未免过于恶毒了,简直是鼓励“一夜情”或其他不健康的关系她愤怒地喊:还给我们“剩女”抹黑,以后怎么给已婚男同事打电话啊?连谈工作都要被人家老婆质疑了!
不过,在她和已婚女朋友的倾诉过程中,她慢慢地找到了平衡:哼,如今这世道,就算嫁出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起码不用面对头疼的婆媳关系,也不用来回分配夫妻二人和对方家庭的共同财产,也不用面对那么多的出轨和抓奸事件。不会被逼着少加班也不会被逼着生小孩……她有时去找闺蜜们倾诉一个人毕竟还是太孤独的时候,却往往变成了开解对方的知心大姐,被迫听一堆家长里短的矛盾和口角。那些已婚闺蜜总是在最后欲言又止,长叹一口气说我其实很羡慕你的生活。大家最后就只好相对无言。
不过,我的朋友最近都在听那首歌,《这一切都没有想象得那么糟》。她最后变成了一个唯智商论者,那就是,聪明的人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会把自己的日子过得相对很好的,而笨一点儿的家伙,你就算给她天堂,她也会把那里弄得很糟糕的。